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全委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9-05-05 01:07:24
会议时间:2019年03月01日 10:30-12:00
会议地点:沈阳东北大厦 二楼隆奉C厅
参会人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朱永赞
请假人员:达娃次仁、梁春、刘俊明、刘学波、李毅刚、王洪巨、王建安、吴明、杨丽霞
主 持 人:马长生候任主任委员
主要内容
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第十一届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全体委员会议,会上韩雅玲主任委员作了本届委员会工作设想的报告,主要内容:
一、工作设想
本届委员会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入万策”的核心理念,以追求学术、推广公益、培养人才为分会建设的三大主要任务,营造公平有序的工作环境,协助政府卫生部门做好心血管疾病群防群治,推动中国心血管医生防诊治水平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未来三年工作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完成新一届党的工作小组换届和党建任务。(2)提高医疗质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学术技术交流合作,努力提高CSC国际影响力。(3)提升我国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学术水平(4)起草发布专业指南共识,建立高水平的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和临床科研平台,努力提升我国心血管病临床诊疗质量。
2019年主要开展四项重点工作:
1.学术活动。实行“一年两会”,两大会议将分别在北京(10月)和京外地区(前半年)召开。今年的CSC学术年会将与“长城国际心血管病会议(长城会)”合并办会,旨在将CSC的高学术水平与长城会的规模优势及国际影响力相结合,打造更好的学术会议平台,促进分会发展。新增加的学术会议突出临床,名称为“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China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Conference,简称4C)”。充分发挥学组及全体委员的积极性,加强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协作,为组织好分会的学术年会及学术活动做更大的贡献。
2.组织建设及人才培养。按照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要求,在2019年前半年完成分会学组、青年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换届及办公室秘书班子的组建及分工工作。根据学科发展及委员建议,在保留第十届委员会16个学组的基础上,本届委员会将新增5个学组,分别是心血管创新及转化学组、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大血管学组、肿瘤心脏病学组。
3.公益活动。2019年将继续广泛宣传、积极参与“世界心脏病日”、“共铸中国心”等公共健康活动,全力推进健康科普、公共健康宣教等公益活动。
4.分会网站建设及宣传方面,计划通过多种媒体及时更新学会资讯,努力将学会网站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医学教育平台。在继续办好《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基础上,计划创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并力争在4~5年内被SCI数据库收录。此外,分会将在时机成熟时在北京设立常设办事机构,为分会与总会、分会与委员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韩雅玲主任委员強调,CSC成立41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国心血管学科全方位快速发展及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学术支持,现已成为国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展望未来,CSC要在高质量、高水平办好心血管年会等核心学术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传播心血管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加大对基层医师和中青年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为使CSC早日跻身国际一流学会而努力奋斗。
二、2019年工作计划及时间节点
(一)学术会议安排
2019年CSC计划举办两场学术会议,一是“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心血管年会”(简称心血管年会),二是“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简称小年会)。心血管年会与长城会合办,时间:2019年10月10-13日,地点:北京。小年会定在5月10-12日,与河北省心血管病学术年会合办。小年会计划召开三次筹备会,分别在2月19日(北京)、3月1日(沈阳)、3月31日(北京)。心血管年会计划召开四次筹备会,分别在3月31日(北京)、5月10日(石家庄)、6月14日(沈阳)、7月11-14日(哈尔滨),第四次筹备会同时召开审稿会。
(二)年度工作会议安排
2019年计划召开四次常委会,3月1日(沈阳),3月31日(北京),5月10日(石家庄),10月(北京)、二次全委会[3月1日(沈阳),10月(北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3月31日(北京),5月10日(石家庄)]、三次CSC工作会议[3月1日(沈阳),6月14日(沈阳),7月14日(哈尔滨),具体安排如下:
1.3月1日沈阳,第一次工作会议、常委会和全委会。
2.3月31日北京,3月31日北京CIT期间,召开:(1)第二次常委会:参加人员:常委+秘书长/副秘书长,主要内容:①讨论确定各学组委员推荐名单,会后开始填报推荐表,上报组织管理部批准;②讨论青委会副主委推荐人选(等额)以及青委会秘书推荐人选;③CSC主任委员为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工作秘书授证书。(2)常委扩大会:参加人员:常委+秘书长/副秘书长+21个CSC学组提名组长+长城会论坛的坛主等,主要内容:①10月北京中国心血管年会的第一次筹备会(由马长生候任主任委员汇报);②石家庄小年会的第三次(最后一次)筹备会(由马长生候任主任委员主持,齐晓勇委员汇报)。
3.5月10日石家庄4C会议及河北省年会期间,召开:(1)第三次常委会,参加人员:常委+工作组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主要内容:①上半年指南共识立项讨论会议;②各工作委员会主任汇报本届三年及2019年度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组职责;③讨论其他待定事项。(2)常委扩大会, 参加人员:常委 + 工作组主任/副主任 + 学组组长/副组长(含工作组秘书) + 原长城会论坛坛主:①工作组成立会议,CSC领导为各工作组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②学组组长/副组长会议:主任委员在征询各学组组长意见基础上明确学组职责及2019学组工作要点, 并宣布6月14日学组工作会议相关事宜。CSC领导为学组组长/副组长颁发证书;③心血管年会第二次筹备会,参加人员: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各学组组长/副组长,长城会论坛的坛主,欢迎其他常委参加。(3)青年委员会成立会议,由医学会组织部召开,选举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颁发证书。参加人员由组织管理部决定。
4.6月14日沈阳,第二次CSC工作会议暨心血管年会第三次筹备会、学组工作会议。
5.7月11-14日期间哈尔滨,第三次CSC工作会议暨心血管年会第四次筹备会及审稿会。
6.10月北京,第四次常委会和第二次全委会扩大会议(即“1+1”会议)。
三、学组换届流程及时间节点
1.3月1日,第一次常委会讨论确定学组组长/副组长提名名单。
2.3月25日前,学组组长提交学组委员推荐名单,分会办公室初步审核。
3.3月31日北京,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确定各学组委员推荐名单。
4.学组委员填报推荐表,名单及推荐表上报组织管理部审批。
5.5月10日石家庄,常委扩大会议上为学组组长/副组长颁发证书,并讨论6月学组工作会议相关事宜。
6.6月14日沈阳,召开学组工作会议,为学组委员颁发证书,讨论通过学组工作计划。
四、青年委员会换届流程及时间节点
1.3月1日沈阳全委会及常委会之后,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发送通知开始推荐青委候选人,一般2周时间。
2.3月31日北京CIT会议期间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青委副主委推荐人选(等额)和秘书推荐人选。
3.5月10日石家庄CSC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期间召开青年委员会成立会议,选举副主委,宣布青委会秘书,由组织管理部颁发证书。
五、指南共识立项
每年组织2次常委会进行指南共识立项审核。第一次在5月10日石家庄第三次常委会上进行讨论,第二次在10月北京第四次常委会上进行讨论。
立项流程:(1)立项常委会之前20天,分会办公室向各位常委和学组组长发送邮件通知,收集指南/共识立项申请表(10天)。(2)分会办公室汇总所有立项申请表,以邮件形式递交学术工作组主任、副主任初审(3天)。(3)初审通过的立项申请,以邮件方式发送全体常委阅读了解(7天)。(4)在常委会议上进行讨论,审核是否准予立项。
常委会准予立项后,申请人尽快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修改、讨论、定稿。每年底或次年初分会对指南共识发表情况进行总结。总负责人为CSC候任主任委员、学术工作组主任马长生教授,其中冠脉相关内容由韩雅玲主任委员协助完成。
六、继教项目申报
中华医学会每年组织一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两次会级的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根据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下发通知来组织填报。由中华医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及财务收支核算单位的继教项目,可进行申报。总负责人为CSC副主任委员、继续教育工作组主任黄岚教授。
七、分会工作通讯
每季度出一份工作通讯,在下一个月的月底之前完成,主要汇报分会工作、重点项目、学组和青委工作动态等。要求工作组主任/副主任、学组组长/副组长、全体委员和青年委员积极投稿。总负责人为CSC候任主任委员、学术工作组主任马长生教授。
八、分会网站建设及对外宣传工作
由CSC副主任委员、信息工作组主任杨杰孚教授总负责,分会网站要求至少平均每月更新内容一次。
九、国内外合作
与ACC、AHA、ESC等国际组织建立常态性学术合作,互设年会联合论坛。充分发挥CSC分会与各省心血管分会的学术联系。总负责人为CSC副主任委员、合作工作组主任于波教授。
十、会员发展及科普等
做好科学普及、基层帮带、专科会员及专家会员发展、精准扶贫、成果转化等工作。总负责人为CSC副主任委员、发展工作组主任王建安教授。
十一、宣布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
本届委员会聘任张抒扬教授为秘书长,周胜华、王祖禄教授为副秘书长。
十二、宣布分会工作组及办公室人员职责
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全面负责分会工作,兼管学术工作组冠心病领域部分学术工作。前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指导并配合主任委员完成分会工作。宣布成立五个工作组,明确工作组及办公室人员职责。
1.学术工作组:马长生教授任主任,孙英贤、黄峻教授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分会的学术活动、学术文件、学术会议、指南、共识等以及建立相应的规则,编写分会工作通讯(每季度一次)。学术工作组委员包括心律失常学组、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心脏康复学组、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以上学组委员自动成为学术工作组成员。
2.合作工作组:于波教授任主任,张运院士、赵水平教授任副主任,主要负责与国际、国内及各省级分会的合作、联络等。合作工作组委员包括肿瘤心脏病学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护理学组,以上学组委员自动成为合作工作组成员。
3.发展工作组:王建安教授任主任,马依彤、叶平教授任副主任,主要负责科普、基层、专科会员及专家会员发展等。发展工作组委员包括预防学组、基础研究学组、大血管学组、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以上学组委员自动成为发展工作组成员。
4.信息工作组:杨杰孚教授任主任,陈义汉、郭继鸿教授任副主任,主要负责信息、数据、质控、宣传等。信息工作组委员包括心力衰竭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心血管病影像学组,以上学组委员自动成为信息工作组成员。
5.继续教育工作组:黄岚教授任主任,顾东风院士、方唯一教授任副主任,主要负责继续教育、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准入等。继教工作组委员包括肺血管病学组、高血压学组、心血管急重症学组、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以上学组委员自动成为继教工作组成员。
6.秘书长张抒扬教授,负责协调各主委、副主委及其分管的五个工作组;副秘书长周胜华、王祖禄教授,在秘书长领导下协调各学组及青年委员会工作。任命分会办公室主任赵娟,工作人员宁田海教授,工作秘书王爽。
十三、党的工作小组成员换届名单
CSC第十一届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包括9名成员:韩雅玲同志任组长,于波同志、王建安同志、黄岚同志任副组长,吴书林同志任纪检委员,张抒扬同志、杨新春同志任宣传委员,张瑞岩同志、杨跃进同志任组织委员。
十四、各学组组长、副组长提名名单及分会领导分管学组分工
1.21个学组组长、副组长提名名单: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陈茂,副组长何奔、陈良龙、赵先仙、荆志成;高血压学组组长李玉明,副组长冯颖青、李新立、陈红、蔡军;心力衰竭学组组长张抒扬,副组长王祖禄、许顶立、宋治远、张宇辉;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袁祖贻,副组长陈纪言、曲鹏、吴永健、张瑞岩;介入心脏病学组组长杨跃进,副组长王禹、王焱、丛洪良、陈玉国;预防学组组长傅向华,副组长王继光、周玉杰、周胜华、贾绍斌;基础研究学组组长高炜,副组长孙爱军、李晓东、余再新、张澄;心律失常学组组长吴书林,副组长刘启明、李毅刚、张萍、洪葵;肺血管病学组组长聂绍平,副组长于世勇、王琦光、田红燕、柳志红;心血管病影像学组组长赵世华,副组长王跃涛、田野、钱菊英、傅国胜;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刘梅林,副组长卜培莉、寿锡凌、杨丽霞、郑杨;护理学组组长李菲,副组长:张丽敏、张辰、陈长英、罗南;心血管急重症学组组长江洪,副组长石蓓、李浪、张健、李国庆;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组长唐熠达,副组长闫承慧、徐标、黄恺、董叮钢;心脏康复学组组长杨新春,副组长边惠萍、李凌、张剑、范志清;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组长董建增,副组长方全、李建平、宋雷、曾春雨;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组长孔祥清,副组长李悦、周达新、荆全民、黄晶;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组长陈绍良,副组长杜昕、李毅、曹丰、梁春;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组长刘斌,副组长叶飞、刘健、侯静波、钱杰;大血管学组组长曾和松,副组长马翔、王效增、罗建方、晋军;肿瘤心脏病学学组组长夏云龙,副组长李保、张志仁、陈韵岱、梁军。与会专家未提出异议,讨论通过学组组长和副组长名单。
2.非组长/副组长的CSC委员拟加入学组的建议:齐晓勇、刘学波、刘俊明教授进入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达娃次仁、赵兴胜教授进入高血压学组;吴强、沈成兴、程标教授进入介入心脏学组;严激教授进入心力衰竭学组;王洪巨、韩清华教授进入预防学组;苏晞教授进入结构性心脏学组;吴明教授进入心律失常学组;侯爱洁教授进入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白锋教授进入心血管急重症学组。
3.分会领导分管学组分工: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分管青年委员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护理学组;前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分管心血管病影像学组、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教授分管心律失常学组、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心脏康复学组、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副主任委员于波教授分管肿瘤心脏病学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副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分管预防学组、基础研究学组、大血管学组;副主任委员杨杰孚教授分管心力衰竭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副主任委员黄岚教授分管肺血管病学组、高血压学组、心血管急重症学组。
十五、学组换届及组织学术活动的流程
根据《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管理办法》规定,2019年前半年完成学组换届工作,采用自上而下聘任方式产生专业学组组长及副组长,由各个学组组长主持、副组长配合,全体分会委员提名推荐,形成新的学组委员名单,每个学组委员数量15~41人。为了提高效率并保证公平,制定了委员提名推荐数额分配原则。
按照中华医学会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的规定,学组申请举办的学术活动经分会常委会讨论通过,报学术会务部并学术工作委员会批准。通常在每年8月底开始征集活动计划,9月30日前完成上报。申报时需要预测会议规模。不得召开未经批准的学术会议。由学组主办/承办的学术会议的收支必须纳入中华医学会统一管理。
全体参会委员以热烈掌声通过了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工作设想、组织架构设置、工作分工和相应的人员聘任。最后,分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向委员们颁发了聘书。会议在委员们的掌声中圆满完成所有议程,大会主持人马长生候任主任委员宣布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