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 | 高润霖院士:2020-2021年冠脉介入治疗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19 19:52:21
12月17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省医学会和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开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介绍了2020-2021年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关于高危、高出血风险PCI后抗栓治疗策略,高润霖院士指出,PCI术后,权衡血栓、出血风险,探索个体化抗栓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TWILIGHT结果表明,在高缺血风险的PCI患者中,经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双抗3个月后无重要出血或缺血事件者,给予替格瑞洛单抗至1年与给予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双抗相比,可明显降低临床出血事件,且不增加死亡、心梗和卒中风险。TWILIGHT中国亚组研究纳入全国27家中心的1028例患者,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对于高出血风险PCI患者DAPT疗程的管理,MASTER DAPT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近期心梗的高出血、高缺血风险的患者,缩短DAPT时间与常规DAPT比较,一年NACE和MACCE无显著差别,缩短DAPT疗程不增加缺血风险,显著减少临床有意义的出血,缩短DAPT时间的抗血小板策略在有或无近期心梗的患者中是相同的。
关于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高润霖院士指出,第一代BVS增加5年事件发生率,主要发生在支架吸收前。而第二代Polymer BRS降低了支架厚度,FIRESORB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安全性、有效性不劣于XIENCE。此外,FIM研究初步证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铁基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I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影像学技术的进展,高润霖教授表示,FAVORⅢChina研究表明,基于造影影像的FFR评估新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的PCI较造影指导可改善1年临床结果,减少操作的同时减少了心梗和再次血运重建,将有益于病变生理测量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采用。
此外,高润霖教授指出,STEMI无严重阻塞病变患者OCT指导较造影指导的策略可减少支架置入,而不增加MACE,OCT可考虑作为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