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心血管创新与转化论坛(12.18)侧记
发布时间:2021-12-21 22:13:38
2021年12月18日下午,CSC2021之心血管创新与转化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论坛在创新的基础上,注重成果转化,探讨关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次会议汇集了众多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上半场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成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董鹏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英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挹青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其俊教授组成的嘉宾团队担任论坛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晶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
会议伊始,于波教授以“介入无残留时代STEMI的处理策略”为题作了精彩报告。于教授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在体揭示ACS病变特点最可靠的成像手段之一。在临床诊疗中,并非所有斑块侵蚀都适合药物治疗,并非所有斑块破裂都需要植入支架。可以根据STEMI血栓抽吸后残余管腔狭窄程度,预处理后效果采用介入无残留治疗方法(抗栓、DCB、BRS)。OCT的使用可以优化介入无残留诊疗策略,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孔祥清教授以“高血压治疗新靶点”为题展开讲解。高血压是当前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关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将始终是医学界的热点关注内容。研究证实,内脏脂肪堆积是高血压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肾周脂肪组织可以通过失活交感神经系统干预病理性高血压。因此,肾周脂肪可能是高血压的潜在治疗靶点,聚焦超声可以无创地干预肾周脂肪,达到降低患者血压的效果。
随后,黄晶教授以“无创超声神经标测引RDN”为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述。高血压患病人群巨大,肾去交感神经术(RDN)是高血压器械治疗的主流技术,可减少或消除高血压患者长期用药。但传统RDN存在有创性、消融盲目性和缺乏即刻疗效评价指标等问题。“双频聚焦超声系统”创建了无创超声消融靶向化和剂量个体化RDN治疗新技术。该技术将大幅提升R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RDN迈入无创化和精准化治疗阶段。
李悦教授以“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进展”为题进行了讲解。经桡动脉入路是我国PCI治疗的主要入路之一。过去,在CTO-PCI中,术者经常会遇到导丝通过病变,球囊却无法顺利送入的情况。而器械的优化改进以及PCI介入技术的精进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治疗过程中,越是狭长的小球囊越容易通过CTO病变,双球囊导丝交错切割技术、经微导管可吸收线段或丝线段栓堵技术、BI-RESCUE技术、子导管去除冠状动脉难治性血栓技术、血栓抽吸导管辅助导丝“铰链”技术、漂浮导丝/球囊辅助支架定位技术等诞生亦为CTO病变的开通带来了便利。术者应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地选择和应用这类技术,以达到最好的PCI介入效果。
1
上半场临近尾声,单其俊教授对本场会议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本场讨论集中于高血压的器械治疗和冠心病的介入创新,同时表示各位专家紧密结合实际,对临床的创新与转化都有很深造诣,解决临床的难点与痛点,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患者。
下半场主持人由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凯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叶涛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杨海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彭宇程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授课嘉宾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钟巧青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刘长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士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小青教授。
荆全民教授以“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技术思维”为题为我们解答了初级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正向导丝技术的困惑,如何在困惑中自我成长。荆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XT导丝进入即为真腔斑块内,近段平行、远段同腔的新平行导丝理念,XT导丝Knuckle技术作为正向常规技术具有可行性,Gaia First可作为XT导丝进入失败的次选导丝,强化了左冠脉介入双体位中蜘蛛位的重要性。术者需融合国内外专家技术,在实战中完善形成自己技术。
钟巧青教授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筛查、诊断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题讲解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规范化诊疗步骤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在原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LC-MS/MS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势,研发本土LC-MS/MS检测醛固酮、肾素活性以及干扰药物的商业试剂盒,可为患者提供传统免疫法无法获得的精准的醛固酮与肾素活性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刘长福教授以“术前影像模拟指导TAVR手术策略”为题,结合临床研究介绍了Feops Heartguide这种基于患者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并进行计算机模拟有限元分析预测的云平台,可以在术前提供给医生更多的个体化瓣膜结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改善临床结果并提高手术效率。
杨士伟教授以“HOCM酒精化学消融专用分流导管及打孔器的发明”为题展开讲解。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能起到减少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作用,心肌激惹是其少见的并发症,导致急性泵衰竭的严重后果。酒精化学消融专用分流导管的应用可改善这一症状。
刘小青教授以“射频消融治疗迷走神经性晕厥”为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对于明确诊断的迷走神经参与的心动过缓或心脏抑制性参与的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射频消融可以减少患者症状发作,改善心动过缓,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双心房消融,能够更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复发。
本次论坛是由CSC发起主办的年度重要学术活动,这场学术盛会内容丰富、亮点频出,为各位同仁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众位专家的讨论也从多个角度,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为我们以后如何创新转化提供了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