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老年论坛(12.18)侧记
发布时间:2021-12-21 22:16:08
2021年12月18日,CSC2021老年心血管论坛顺利召开。过去一年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在瓣膜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介入治疗、精神心理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此次联合论坛的举办,将促进老年心血管领域更好的诊疗和学会之间的沟通交流。由北京医院季福绥院长担任论坛主席。
首先,韩雅玲院士为本论坛致辞。韩雅玲院士指出老龄化带给我国心血管病医疗严峻的挑战。本论坛就老年心血管的高发病进行讨论,相信此次交流将为中国老年心血管病的诊疗带来启发和帮助,为老年心血管病的防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参加此次论坛的有北京医院季福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医学中心刘宏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马淑梅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朱琳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第四医学中心张丽伟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先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王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北京医院张闻多教授。
心血管论坛1----老年心血管病的夺命、致残三大恶魔(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房颤)阻击战
韩雅玲院士对老年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诊治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国内国外的最新进展。尤其是我国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包括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都明显增加。韩院士介绍了目前她们中心牵头的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的相关最新研究结果、TriGUARD 3TM抗栓塞远端脑保护装置研究结果、东北地区TAVR多中心登记研究结果和针对二尖瓣重度反流介入治疗的SQ-KyrinTM TMVr FIM 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退行性瓣膜病变介入技术安全有效,为辮膜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部分地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方案。但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例如新的影像学评估手段如何使术前评估更加准确;手术由传统术式(全麻+经食道超声)逐渐过渡到极简式操作的适应证(局麻+经胸超声). 还需要更加广泛的研究来解决。
季福绥教授就高龄老年ACS患者的相关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有75岁以上老年人抗栓治疗大部分要药物不需要调整剂量;出血风险主要考虑胃肠道吸收,肾功能水平,BMI,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围术期在高龄老人比伐卢定并不优于普通肝素;PCI后6-18个月应用DAPT无事件发生的惠者,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降低血栓性复合终点和任何出血终点方面是更加有效的;老老年患者更加强调尽早PCI治疗ACS。
刘宏斌教授做如何早期识别老年抗栓治疗合并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永远不能避开的是出血问题,尤其是颅内出血,往往是致命的。颅内出血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防目前还没有共识可供参考。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脑微出血这一新概念。脑微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极为密切,发生率比没有微出血灶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概率高7倍。目前研究认为微出血灶大于等于5个是出血风险增加的界值,低于五个应用NOAC抗凝治疗是安全的。所以针对老老年患者需要抗栓治疗是建议常规行此项评估。对于已经发生颅内出血还需要重启抗凝治疗的评估尚无大规模的研究报道,如果没有禁忌建议阶梯性的恢复抗栓治疗。
陈珏教授介绍了回顾了所有NSTEMI患者合并房颤需要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包括WOEST研究、PIONEER研究、CRNM研究、Re-DUAL高龄亚组分析研究、AUGUSTUS研究、ENTRUST-AFPCI研究等等,并且复习了目前近两年的相关指南和共识。目前建议联合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需充分评估血栓/出血风险;充分评估手术适应症,术前方案包括路径建议桡动脉等;低缺血风险建议围手术期三联治疗,之后双联治疗6个月,之后单抗凝治疗;三联抗栓治疗尽可能缩短,继以OAC+单抗双联治疗;P2Y12受体抑制剂首选氯比格雷,老年患者不推荐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和OAC联合用于三联抗栓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证实NO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建议常规合用PPI。
老年心血管论坛2---治疗利器(抗栓、血运重建)如何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趋利避害
马淑梅教授对老年患者抗栓治疗个体化选择进行了总结;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理和代谢的特点,老年抗栓治疗要评估缺血和出血风险,要整合年龄因子;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是优选。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以带来获益,从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面综合考虑老年房颤患者如何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是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优选。
朱琳琳教授线下全面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群阿司匹林的去与留?分析针对阿司匹林的3个RCT研究结果及一些荟萃分析,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增加出血风险,不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分享国内外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指南和推荐,70岁以上老年患者阿司匹林不作为一级预防推荐。
李珊教授介绍了老年人群氯吡格雷应用再评价---RCT及真实世界证据;因依从性、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老年患者抗栓药物血药浓度存在变化。P2Y12受体拮抗剂在老年人群应用能够获益。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对于老年患者获益降低。多项东亚抗栓研究显示:老年ACS人群,氯吡格雷是优选。
韩战营教授对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部分vs完全进行了分析 ;无心源性休克患者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改善预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完全血运重建增加肾损伤等风险。功能性重建、但无完全解剖血运重建功能性重建、但无完全解剖血运重建的患者预后佳。STEMI分阶段血运重建改善预后。最后结合高龄ACS患者血运重建病例分享来回答了完全性血运重建是首选,结合功能却评价行介入治疗也是合理的。
宋雷教授介绍了如何结合影像学与生理学优化高龄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功能学指导下造影和血运重建较单纯造影和血运重建可以降低风险。高龄患者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评价可行,腔内影像学评估高龄患者(分叉病变比例高、钙化积分高)减少干预的并发症及改善预后、不增加对比剂的使用。腔内影像学评估帮助分析高龄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基于功能学评估帮助高龄冠心病患者选择血运重建策略。分享近5年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指导PCI的经验。
老年学组论坛对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最新中国数据进展进行了全面汇报,提示中国瓣膜介入治疗必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时代;并就高龄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该不该做,如何选择介入策略,介入前后的出血评价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评价优化,围术期的药物调整,以及长期的抗栓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供稿:CSC心血管老年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