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冬天里的关爱!心血管大咖走进厦心,大型公益健康咨询为患者排忧解难
发布时间:2021-12-22 17:52:47
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现患人数3.3亿,且心血管死亡率仍居首位。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一直身先士卒,开展了大量工作。2021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CSC2021)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期间,一场“关爱心脏 情满厦心”大型公益健康咨询活动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门诊一楼大厅火热举行。本次活动从早上8点开始,来厦参会的十余位顶级心血管大咖齐聚现场,为慕名前来的近150例疑难复杂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免费健康咨询,使之纷纷满意而归!同时,在医院二楼的宣教礼堂,胡大一教授、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分别做了健康知识宣讲,指导患者科学维护心脏健康,受到一致好评!
抓住CSC年会契机,心血管大咖齐聚,科普讲座与健康咨询正当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作为中国权威的心血管学术组织,在学术推广、医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医生队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治病!韩雅玲院士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努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因此,临床医生除了“坐堂行医”,还要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有责任和义务向全民科普常见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这也是本次活动中安排公益科普大讲堂的重要原因,胡大一教授、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针对常见心血管病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普宣传。此次年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心血管专家参加,虽然心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大同小异,但每个专家的具体治疗方法不同。这些专家借此机会聚在一起提供健康咨询,体现了大家对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同时也是一项惠民善举。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是此次健康咨询活动的承办单位,王焱院长表示,在前期会议安排中,韩雅玲院士提出希望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同时安排一个科普大讲堂,就大众关心的心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护心脏、如何康复、哪些心血管病需要及时就医等知识进行宣讲。活动通知发出后,很多患者积极报名,但受疫情所限,仅100余位疑难复杂心血管病患者到现场,活动同时网络直播,很多患者或基层医生可以在线观看几位教授的精彩演讲。举办这种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胡大一教授、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都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心血管专家,由他们做关爱心脏的公益活动,对呼吁大家增强健康意识非常有帮助。从现场反馈可见,患者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难问题都得到了满意解答。很多患者为了按时参加活动,凌晨从家出发赶来,对此次活动期待极高,也反映出我国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心血管病管理需求。借助CSC年会的此次活动,心血管医生需要意识到不仅要救治危重患者,也应在如何科普减少心血管病方面做些努力。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也会经常开展一些进社区活动来关注大众心脏健康,希望以后此类活动越来越多。
健康咨询反映出的问题:很多患者缺乏疾病正确认知,科普仍需加强
此次健康咨询也反映出很多问题。有些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比如一例年龄近8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如肿瘤术后、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曾行两次支架手术治疗。韩雅玲院士为其详细分析病情,并建议在此次健康咨询所在医院复查彩超,根据检查结果再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其他几例患者病情相对简单,更多需要的是专家咨询。韩雅玲院士提到,很多参加健康咨询的患者,既往在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用药方案明确,但因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和相关科普,不能正确看待出现的症状。比如,一例40岁的女性患者,既往因早搏曾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坚持服药,早搏次数从每天19000多次降至5次左右,但因其自觉心跳异常认为仍有症状,担心病情加重,进而影响了睡眠和生活质量。在告知其既往治疗效果很好、不影响预后、需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之后,患者遂释然。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科普教育也很重要。
秋冬季节心血管病高发,专家支招如何科学有效防治
正值秋冬季节心血管病高发之际,大众对于相关科普知识普遍很关注。韩雅玲院士讲到,秋冬季节心血管病高发,在北方寒冷地区尤为突出。气温下降以后,人体血管若无法适应,则会由舒张或半舒张状态突然变为收缩状态,若过度收缩或收缩时间过长则容易引起冠脉痉挛,导致心血管病发作。所以,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并不科学。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度减少工作量很有必要。放松心情,减少压力也很重要。对于一些生活习惯如晨练,北方寒冷地区患者需注意保暖。此外,还要及时就医、按时用药。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既往曾住院、确诊过心血管病的患者也不能大意,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我保健和管理意识。韩雅玲院士也提到一例令人印象深刻的高血压患者,前来就诊时携带一本笔记本,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血压情况,具有非常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2.45亿,其控制率却很低,仅15.3%。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患者血压升高更为明显,血压波动也更大。对此,负责此次公益科普大讲堂的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戴翠莲教授也提出了秋冬季节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一些注意事项,包括正确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运动)、戒酒戒烟等。她尤其强调,坚持服用有效降压药来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非常重要。既往降压药有五大类,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今年6月初获批高血压适应证后,降压药已升级为六大类。六大类降压药都能够长期有效降压,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单药治疗降压幅度有限,对于血压≥160/100 mm Hg、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 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使血压在4周左右实现平稳控制。冬季血压升高时患者不要自行加药,而应经过医生专业诊断后再调整治疗。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有可能出现脑血栓和脑出血,所以要特别注意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控制血压能够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也是防止肾功能恶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国心血管病人群庞大,且防控形势严峻。从本次公益健康咨询活动中可以看出,很多患者非常渴望得到专业诊治和相关教育,这对于正确管理心血管病极为重要,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有效控制血压,合理使用降压药很关键。相信未来在学会、医院、医生和患者等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必将迎来拐点,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