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 | 陈义汉院士:心脏病学原始创新 任重而道远
发布时间:2022-01-12 14:07:30
“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发展形势所迫,创新是世界大势所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表示,创新有三个逻辑:强盛的历史逻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科技发展的演进逻辑。 当下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学科)相结合,可能就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会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陈义汉院士介绍,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六大特征。第一,重要科学领域从微观到宇观各尺度加速纵深演进,科学发展进入新的大科学的时代。第二,科技创新呈现多元深度融合的特征,人-机-物三元融合加快,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生物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第三,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革命。第四,科技创新的范式革命正在兴起,大数据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新的科研范式。第五,颠覆性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归零效应”。第六,科技创新日益呈现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可能对就业、社会伦理和安全等问题带来重大影响和冲击。 陈义汉院士表示,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科技创新面临困境,以心律失常防治为例,还存在众多未解决的问题,如心脏自主节律从何起源?心律失常临床药物研发并不如意,心律失常生物治疗尚处于空白状态等。 虽然面临重重困境,但探索之路仍在继续,陈义汉院士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团队研究发现,心房心肌细胞富含谷氨酸囊泡,不仅如此,心房心肌细胞存在谷氨酸离子型通道受体门控电流。“这个门控电流非常重要。”激活谷氨酸离子型通道受体可以促成心房心肌细胞的兴奋,而谷氨酸离子型受体的抑制将减慢心房心肌传导速度,因此,离子型受体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和中断房颤。 对于科技创新的未来之路,陈义汉院士满怀希望。“医学科学研究应立足基础、面向临床、面向转化、面向应用。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好医学创新道路,打造医学创新的中国模式,成为全球医学创新的强国。从跟跑者走向并行者和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