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1|优秀论文1-2·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12.19·线上)侧记

发布时间:2022-01-12 14:28:31 


  2021年12月19日,8:30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优秀论文交流1-2版块如期召开。本次会议主席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本论坛点评专家由程晓曙(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张子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崔兆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位专家共同担任。


  本次大会根据会务组的统一安排全部以线上的形式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讲者都是在大会投稿之后,经过多次评选出的非常优秀的论文最终进行大会汇报


优秀论文交流1


健康管理app对ACS行PCI术后患者出院后提高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代芬医生分享的论文是:健康管理ap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在出院以后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高;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利用网络app软件能够实现医-护-养一体化信息沟通交流管理,达到医院、社区、家庭的团队合作互赢。



  南昌大学晓曙教授指出:ACS行PCI术后的服药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运用健康管理app探索对患者出院后服药遵从性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是特别有意义的一项研究。


探讨5A+R+E模式结合个体化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钟菁于结合5A+5R+5E模式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在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 LVEF 及 BNP 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得出,5A+5R+5E模式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可帮助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掌握容量管理相关知识,树立积极心态,有效限水、限盐、使用利尿剂、控制体质量、适量运动,最终达到长期有效的容量管理。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点评中首先肯定了研究运用有效的模式对心衰患者指定个体化干预措施进行容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并为研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改进方法。


多元化健康科普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史英宣关于多元化健康科普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分析。研究比较了接受多元化健康科普的观察组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结论:多元化健康科普模式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首先肯定了史英宣的研究,这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是有意义的,并指对汇报中未详细产出的内容提出建议。


基于4E模型的早期康复方案对心脏外科ICU术后患者的效果研究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4E Model o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ery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关亚萍关于探讨基于4E模型的早期康复干预对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根据4E模型对早期康复计划进行干预,包括参与、教育、执行和评估康复能力,每天进行一次,持续约20-30分钟,直到患者转院。结果显示最后一次康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康复前。提示基于4E模型的早期康复方案对心脏手术后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且安全可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津自教授对研究内容给予了肯定,并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汇报人提出了具体建议。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分析




  江阴市人民医院王倩怡关于系统分析运动依从性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概念属性、案例、前因、后果,从护理和康复实践的角度厘清心衰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内涵。研究归纳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本质上是心衰患者接受专业医师运动指导后行为的改变;目的是维持运动治疗的积极效果。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教授肯定了汇报人的工作,论文对心衰康复运动的依从性进行了一个文献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到我们确实需要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上建立更好的标准,王教授建议在分析后进一步总结出一个很好的结论以及下一步具体的科研设计或结论性的东西。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现状及与跌倒恐惧的相关性研究






  东部战区总院孔娜娜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现状及与跌倒恐惧的关系,为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过去1年内是否发生跌倒、心功能分级、合并慢性病数量、口服药种类、血红蛋白、脑利钠肽前体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发生率及跌倒恐惧水平均较高,衰弱等级可能影响跌倒恐惧水平。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教授、南昌大学二附院程晓曙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崔兆强教授均指出:文章首先没有区分清楚衰弱与跌倒恐惧的关系,另外这样一个横断面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最后指明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研究,希望改进不足,发现缺陷。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实践与评价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喻海燕探讨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实践与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研究对象考核成绩、培训次数、培训合格率、层级晋升匹配率、护理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护士职业环境测评、医院能结合岗位需求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均高于2019年。研究表明,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与心血管护士层级岗位管理紧密结合,可大大提高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强化分层岗位管理。



  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崔兆强教授赞扬了护理工作者搞研究的热情,并针对研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和建议:论文首先和原来的数据没有一个前后对比,做科研除了自身的对照还需要一个其他的对比来显示出本模式的优越性,否则很难具有研究价值。另外2019年和2020年的研究人群是否发生的改变需要特别说明,如果人群发生了改变,本研究就会缺乏研究可信度。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对降低经桡动脉行PCI术术部疼痛的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黄莹通过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以降低经桡动脉行 PCI 术术部疼痛的发生率。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当日2小时内及手术次日(12~24h)在术侧肢体前臂以超声药品透入治疗。研究对比术后0h、6h、24h及48h两组患者的肢体疼痛、肿胀、出血的发生率及程度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经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降低经桡动脉行PCI术术部疼痛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术部肢体肿胀及出血,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南昌大学二附院程晓曙教授首先肯定并赞扬了黄莹的研究: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研究,有非常好的创新性,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目前的样本量依旧不足,入选病人的排除标准不完整,需要补充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可预测疑诊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运动评估中的心血管事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沈涛关于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并优化确诊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运动评估中的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的研究。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的16645例患者并建立预测CPET相关心血管事件机器学习模型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XGBoost)可有效预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运动评估中的心血管事件。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对研究成果给予了赞扬,对目前日益趋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来说,这一研究成果为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了很可靠的依据,肯定了本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冠心病人群的知觉压力探究:一项横断面研究

Perceived Stres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高逸凡关于使用中国感知压力量表(CPSS)来准确识别CHD患者中的应激敏感个体并以此分析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确定与之密切相关的个体属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应激感知。从事男性劳动、有危险饮酒习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在感知压力方面得分较高的概率较高。可通过制定心脏康复中的个体化压力管理计划,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研究:对于使用量表来识别CHD患者的应激敏感个体并以此分析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是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不能说明研究的两者之间有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康复早期心肺功能特征分析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艳霞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早期的心肺功能特征的研究。纳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PCI和心肺运动试验的17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早期的心肺耐力和运动能力下降,预后较差,表现为峰值摄氧量、峰值负荷等特异性指标的下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完全血运重建后早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津自教授首先肯定了本研究,康复的方案对于预后确实是有好处,但在研究方法中并没有排除ACS患者中本身心肌坏死已经非常严重的一个因素,其次在结论方面,需要结合CPET的参数的差异才能使结论更具有意义


恩格列净通过调节AMPK/mTOR/自噬途径减轻舒尼替尼诱导的心脏毒性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Empagliflozin Ameliorates Sunitinib-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Via Regulation of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d Autophagy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任昌振关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癌症化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结果发现,舒尼替尼小鼠血压显著升高,心室功能受损。然而,恩帕格列嗪可以改善舒尼替尼引起的心脏毒性,无论是收缩压还是LVEF。结果表明,恩帕格列嗪可通过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自噬,改善舒尼替尼诱导的心功能不全。这些发现支持SGLT2抑制剂治疗可能是舒尼替尼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心脏保护方法。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首先肯定了研究,恩格列净在心衰、降糖以及慢性肾病领域都具有优秀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机制仍然不清楚,对于恩格列净药物机理作用的探讨仍然是火热的话题,并鼓励作者继续研究下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亚临床心脏毒性的早期检测:斑点追踪成像和三维超声心动图的研究

Early Detec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lated Subclinical Cardiotoxicity: A Polit Study by Using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爱青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亚临床毒性的早期检测的研究。分别在免疫治疗前和免疫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ICIs治疗后LVGLS、TAPSE和RVGLS明显恶化。在ICIs免疫治疗后,LVGLS、TAPSE和RVGLS降低。LVGLS比心脏毒性事件更敏感地评估ICIs相关亚临床心功能不全。研究发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和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检测亚临床心功能不全。LVGLS、RVGLS和TAPSE是更敏感的检测指标。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首先对本研究进行了高度评价以及赞扬了汇报人的英文汇报水平,指出研究运用不同的超声指标,发现三维的指标更加敏感,研究结果非常可靠,鼓励汇报人继续进行研究。




优秀论文交流2


CREG1通过调节线粒体吞噬功能提高骨骼肌对运动耐力的反应能力

CREG1 Improves The Capacity of The Skeletal Muscle Response To Exercise Endurance Via Modulation of Mitophagy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宋海旭通过建立骨骼肌特异性creg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在9个月龄时,与Creg1fl/fl小鼠相比,Ckm-Cre小鼠的运动时间和跑步距离显著缩短。此外,给予重组CREG1蛋白可改善9月龄CREG1的运动功能。结果首次证明CREG1定位于线粒体,并在决定骨骼肌生长过程或疾病条件下消耗的吞噬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肯定了本研究,心脏康复和骨骼肌的研究非常贴近目前流行的研究趋势,张子新教授对汇报人的研究内容以及背景、方法结论做出了高度评价。


Kallistatin/Serpina3c通过调节Nr4a1相关糖酵解的激活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

Kallistatin/Serpina3c Inhibits Cardiac Fibr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Reg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Nr4a1 Related-glycolysis


Kallistatin/Serpina3c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季晶晶的研究表明,Serpina3c通过与Nr4a1结合抑制ENO1的转录激活,从而通过抑制糖酵解减少心肌梗死后的纤维化。结果表明,Serpina3c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为阐明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目标提供了新的依据。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成果,对于基础以及临床的研究方法都很完整。但是对于糖酵解与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解释清楚,汇报人需要仔细阐述两者是如何联系的。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低电压区及其分布与消融后复发的关系

Association of Left Atrial Low-voltage Zones and Its Distribution with Post-ablation Recurrence in Patient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艳芳关于在房颤患者中左房低电压区及其分布与消融后复发的关系的研究。心房纤维化是房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的潜在基质。低电压区(LVZ)被认为是心脏纤维化的替代标志物。本研究旨在分析左房(LA)LVZ及其分布与消融后房性心律失常(AA)复发的关系。结果发现,LVZ最常见的定位为前壁、后壁和顶,LVZ%患者的无AAs生存率显著较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津自教授指出:本研究目前的研究病例数量仍然较少,而且术前需要寻找一些可以预测的指标以此判断不同的病人依据需要做出不同的处理,可以分析术前以及术中的低电压区的表现来为临床做出一定的参考。


心房颤动患者窦房结分布及上腔静脉肌袖的三维电解剖标测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信光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观察上腔静脉肌袖结构,了解窦房结分布特点。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房颤患者,窦房结主要位于右房-上腔静脉交界处下方,但有一些患者窦房结位于右房-上腔静脉交界处上方即上腔静脉内,上腔静 脉隔离消融线的设定应注意到窦房结位置,避免损伤窦房结。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首先高度赞扬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科研团队的优秀临床科研成果,对欧洲甚至世界的指南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肯定了本研究的临床价值并指出了不足:需要明确窦房结位置的科学标识标准以及研究结果对于持续性房颤产生的临床意义需要特别阐明。


青年心房颤动患者类型及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分析




  孙鸣宇通过分析青年房颤住院患者类型及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18-44岁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结果发现,青年房颤患者以男性占绝对优势,房颤类型以阵发性房颤为主,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吸烟是青年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具有1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指出:本研究没有青年和大于45岁以上的人群一起对比。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青年的特点,但需要先和老年人群比较,再在青年人群内部进行特点的对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比较才是研究的关键。


心房颤动患者心内血栓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Associated Factors of Intracardiac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玉瑶通过研究无瓣膜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心内血栓的分布,探讨左心耳外血栓的发生因素,纳入了163例(106名男性)心房颤动患者。结果发现,在NVAF患者中,LAA外血栓仍占很大比例。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和D-二聚体可能是额外LAA血栓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额外LAA血栓应是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的重点。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及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指出:首先在病例纳入时对二尖瓣反流病人的排除依据不足,其次本研究的结论颠覆了以往普遍的观点,因此需要非常慎重下结论,一定要扩大研究的样本进行研究之后再谨慎的下结论。


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second-generation cryoballoon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urrence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代玙璠在本研究分析了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第二年和第三年新发复发率均低于第一年。左心房前后径是术后1年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房颤持续时间和体重增加率是术后1、2、3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和体重增加率具有预测复发的能力。在高血压亚组中,ACEI/ARB作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房颤复发率低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对本研究进行了积极的评价,研究的复发率结论等都符合目前的认知,即房颤的病程越长,电重构及机械重构越厉害,肥胖也是房颤复发的一个预测因素。另外指出,本研究没有涉及到机制的研究,因此需要去掉。


左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及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关系

Association of left atrial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with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ts relapse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丽雯通过CT测量左房EAT和左房EAT的密度和体积,分析其与房颤发生和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发现,房颤患者的EAT和LA-EAT密度较高,LA-EAT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房颤患者的LA-EAT密度与左房容积和左房低压区有关,LA-EAT可能通过心房纤维化和心房结构重塑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首先肯定了本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不足:本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研究,最后的结论不是心外膜的脂肪组织参与了房颤,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因此在阐述结论时,只能说明心外膜的脂肪组织与房颤有关系。


LSG中Bmal1基因敲除抑制其神经活动并稳定心脏电生理

Bmal1 Knockdown in LSG Suppressed Its Neural Activity and Stabilized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湖北省人民医院于中洋关于LSG中Bmal1基因敲除对其神经活动和心脏电生理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Bmal1的缺失导致LSG功能显著下降。此外,LSG神经活动在振幅和频率方面受到抑制。交感神经抑制可延长左心室有效不应期。LSG中Bmal1基因敲除抑制了其功能和神经活动,从而稳定了心脏电生理。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首先肯定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团队的科学研究,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需要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使得神经节功能降低转换成临床成果,以此对房颤的预防做出贡献。


基于OCT分析脂蛋白(a)水平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及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褚晓鹏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方法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学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并为冠心病的防治寻找合适的阈值。结果发现,脂蛋白(a)水平较高(>30mg/dl)的冠心病患者脂质斑块更加不稳定,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更高。今后的冠心病诊治及血脂管理可选择将脂蛋白(a)控制在<30mg/dl 以下的水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首先高度评价研究人运用OCT直观观察冠脉斑块的性质,此外提出,目前脂蛋白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的关系并不明确,而且由于目前先进的探索研究都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在做结论时需要谨慎阐述。


西南地区职业发动机驾驶员昼夜节律及相关血脂异常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on circadian rhythms and associated dyslipidemia among occupational engine drivers in southwest China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董朝会评估了西南地区铁路工人的血脂状况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了解司机和昼夜节律紊乱对血脂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昼夜节律的驾驶人和参与者的高LDL-C和高TG患病率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工作多年后,高LDL-C、低HDL-C与心脑血管复杂终点事件相关。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程晓曙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成果,本研究运用了较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且研究人群为特殊群体,也进行了多因素的分析及混杂因素的矫正,也进行了亚组的分析,得出了可靠的结论。但研究人群为 特殊人群,不能扩展到一般人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