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基础研究论坛(二)(12.17)侧记
发布时间:2022-01-13 14:17:27
2021年CSC年会基础研究论坛于12月17日下午圆满召开,本次基础研究论坛第2组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研所孙爱军教授担任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晓东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曦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瑞霞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持,本次论坛学术内容聚焦于心血管基础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热点,讲题主要涵盖蛋白质巯基修饰、琥珀酸代谢、多能心血管前体细胞移植、线粒体能量代谢、糖代谢重编程等方面,是一场在疫情背景下的线上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基础研究论坛2”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研所孙爱军教授担任主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晓东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曦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瑞霞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持及点评专家,由南京医科大学季勇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郑乐民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研所孙爱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查丽黄教授担任专题讲者。
南京医科大学季勇教授首先就蛋白质巯基修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进行专题发言,主要介绍了巯基硫化修饰和亚硝基化修饰(SNO)影响细胞生存、凋亡、分化、线粒体功能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季勇教授团队在历年研究中报道了SP-2巯基硫化修饰参与心肌肥厚、c-JUN巯基硫化调节氧化应激、Keap1巯基硫化调节糖尿病进程和肝脏脂质代谢等,以及eNOS巯基亚硝基化修饰参与内皮损伤、PLS3巯基亚硝基化修饰是主动脉夹层的关键诱发因素、MLP巯基亚硝基化修饰促进心肌肥厚、JNK巯基亚硝基化修饰促进心肌纤维化HSP90巯基亚硝基化修饰促进心肌重构等,其最新研究则揭示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GNAI2巯基亚硝基化修饰通过促进与CXCR5偶联激活CXCR5,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抑制Hippo/YAP通路活性并介导血管内皮炎症,加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郑乐民教授分享了他们的科研团队对菌群代谢和血管功能研究的深入挖掘成果,区别于以往以蛋白质为靶标的研究策略,郑乐民教授团队以代谢组学改变为切入点发现了琥珀酸作为独立影响因子在主动脉夹层中的重要作用。在琥珀酸代谢水平与AAD疾病显著相关的组学背景下,OGDH限速酶与巨噬细胞CREB磷酸化的关键作用浮出水面,特异性敲除磷酸化关键调控蛋白p38α能够显著改变巨噬细胞CREB磷酸化水平,通过影响OGDH来改变琥珀酸的表达,下调琥珀酸的代谢水平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并抑制AngⅡ诱导的AAD,而琥珀酸干预能逆转p38α特敲引起的AAD减轻。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EHJ上,也提示三羧酸循化及其代谢相关的调控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值得密切关注。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教授对心肌修复的细胞与非细胞策略进行了阐述,分享了心肌纤维化的第二代细胞治疗方案,杨黄恬教授指出,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血管前体细胞(hCVPCs)对心肌梗死后的病理改变有显著影响,如减轻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抑制心梗急性期的心肌细胞死亡等,并用该团队研究成果解答了移植细胞如何发挥促进心肌修复的作用这一科学问题,该团队成果显示,hCVPCs分泌细胞外囊泡(EVs)进而通过IncRNA/miRNA机制促进损伤修复,并且促进巨噬细胞的修复性极化,同时能够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通过STAT6信号通路发挥相关作用。另一方面,hCVPCs还会激活神经营养因子NT-3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杨黄恬教授最后总结道,基于细胞和细胞产物心脏病治疗的展望,一方面是替代丢失的细胞,另一方面应更注重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
本次论坛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爱军教授着重介绍了心衰防控中线粒体代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基于改善能量代谢的心肌保护策略。心衰防控已经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现代优化治疗效果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调控线粒体代谢有望成为新的干预靶点。孙爱军教授团队在调控ALDH2、SIRT1、m6A-FTO等靶点改善线粒体代谢、延缓心衰进展方面贡献了大量研究成果,最新成果则探讨了能量代谢底物的改变对于心衰病程进展的影响,尽管学科背景研究发现短期输注β-OHB能够改善心衰心脏的功能,但孙爱军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和缺氧细胞模型中酮体的主要成分β-OHB通过HIF-1α对于心肌损伤发挥了负向作用,而这一作用能被罗沙司他部分逆转。李晓东教授点评指出,目前临床针对能量代谢的药物非常少,线粒体调控途径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查丽黄教授阐述了糖代谢重编程在肺动脉高压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肺动脉高压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以血流动力学依据作为诊断标准,病理特征主要是肺血管的重构,其机制的研究多年来进展缓慢。查丽黄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机体内外环境紊乱时,代谢途径发生的重新整合,即糖代谢重编程。该团队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与糖代谢限速酶显著相关,在肺高压动物模型中,糖代谢限速酶表达异常,而这些异常表达随着模型的逆转而逆转,小范围临床实验也表明,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能使得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血管重构明显好转。此外,内质网应激与钙稳态、铁稳态与线粒体功能失调、脂肪酸氧化与柠檬酸循环等糖代谢重编程机制均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临床上正在研究的糖代谢治疗靶点进展最佳的是HIF-1α及其上下游。
本次基础研究论坛2分别从基础研究者和临床研究者看待疾病分子机制的视角、围绕心血管基础研究前沿与热点进行日程设计,内容丰富而有序、广度与深度兼备。虽然因新冠疫情缘故,论坛以全线上模式召开,但每个专题讲座均设有领域内资深专家进行点评与讨论,极大地强化了线上会议的学术交流氛围、提高了学术交流效果,论坛反响热烈、会议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