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基础研究论坛(三)(12.17)侧记
发布时间:2022-01-13 14:43:36
2021年12月17日14时,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之基础研究论坛三顺利举办,本场分论坛由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余再新教授担任主席,由贵州省人民医院况春燕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教授、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肖俊杰教授、山东大学王双喜教授共同主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俞梦越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铮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钟久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胡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教授担任专题讲者。
余再新教授简短做开场致词后逐一介绍了众位专家讲者。本场分论坛聚焦心血管系统疾病基础研究热点,讲题涵盖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各个领域,邀请多位基础科研权威专家与国内同道分享和讨论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与方法,总结心血管研究领域前沿进展,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俞梦越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团队在整合素受体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层面做出的探索性成果。脂肪因子Omentin-1蛋白中含有一段纤维蛋白样结构域,是整合素受体αvβ3、αvβ5的潜在配体,Omentin-1可能通过整合素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作用。俞教授团队前期通过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中过表达Omentin-1表明其通过减少脂质成分增加了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抑制了斑块内细胞凋亡,减少了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进而通过co-IP、免疫荧光共定位、中和抗体等蛋白互作技术证实Omentin-1可以与αvβ3及αvβ5发生竞争性结合。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整合素受体αvβ3、αvβ5可以介导Omentin-1调控FAK、p38 MAPK、ERK、PI3K/AKT、AMPK等通路磷酸化从而减轻巨噬细胞凋亡与泡沫化效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俞教授的细致工作揭示了整合素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为该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刘铮教授:低钾血症中双孔钾离子通道K2P1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铮教授重点阐述了低钾时K2P1离子通道改变对心脏电生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刘教授团队首先利用Cre-loxP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心脏特异性过表达K2P1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标记K2P1显示该离子通道定位于心肌细胞膜上;通过心脏灌流洗脱钾离子、饲喂低钾食物分别构建了急、慢性低钾血症小鼠模型来研究低钾下K2P1过表达对小鼠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小鼠异常心电活动监测表明,急性和慢性低钾时过表达K2P1离子通道均能诱发多种室性异位心律,并最终发展为致死性心律失常。通过小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实验研究深入机制,发现K2P1通道在急、慢性低钾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存在相同机制,即在低钾时介导内向钠电流,诱发双静息膜电位,引起心肌细胞在超级化和去极化时均出现异位起搏。刘铮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低钾血症诱发异位心律的新途径,为临床应对该类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策略。
钟久昌教授围绕ELA-APLN-APJ受体轴与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关系展示了本团队近年来的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ELA与APLN同为APJ受体的配体,共同组成Apelinergic系统调控血压水平、血管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具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往往血清ELA水平降低,血清中ELA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因子。其团队证明敲除ACE2可加强有害的血管重构,过表达ACE2可以发挥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肥厚、外膜纤维化、氧化应激紊乱的保护作用,而ELA、APLN正是通过激活ACE2信号介导对高血压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钟教授团队展示出的工作繁复而成体系,为以ELA-APLN-APJ受体轴信号为干预靶点的新型药物研发及应用提供了科学证据。
胡丹教授针对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KATP是一组将细胞膜电活动与细胞代谢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通道,在心血管系统不同部位由不同的Kir/SUR亚基组成,不同亚型的KATP通道可能协同作用以保护心脏对抗应激和缺血性损伤。胡教授结合本团队研究经历,重点介绍KCNJ8、KCNJ11、ABCC9等KATP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Cantu综合征、Brugada综合症、特发性扩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病例报告鉴定出KCNJ8-S422L、ABCC9-V734I、KCNJ11-E23K等致病突变,在扩心病患者中发现ABCC9突变破坏了催化KATP通道门控特性是致病原因。多种KATP通道开放剂进入临床应用,其中喜迈格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即开放KATP通道作用与类硝酸酯作用。胡教授的讲课加深了听众对于KATP通道病的理解,针对KATP发病机制与基因治疗的探索将为相关个人和人群的诊治提供新的前景。
李子健教授:受体激活模式与心血管疾病 李子健教授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发现就G蛋白偶联受体(GPCR)激活模式与心脏重塑这一主题展开阐述。心脏重塑是高血压、冠心病等众多心血管疾病走向心衰的“必经病理过程”。在临床实践中简单阻断GPCR本身可能消除了其介导的部分保护效应,因此有必要探索GPCR下游的信号通路。李教授团队通过蛋白质组学鉴定出HIP-55可能介导GPCR下游的保护作用。在小鼠心脏中特异性过表达HIP-55可抑制β受体激动剂(β-AR)造成的心肌肥大与心肌纤维化,深入研究发现该作用是由HIP-55通过Clathrin途径内吞β-AR受体介导的,进而通过与14-3-3相互作用抑制Src和ERK1/2活性起到保护心肌重塑的作用。李教授团队的成果揭示了GPCR下游一条新颖的保护效应通路,为今后临床防治心脏重塑、心功能代偿阶段的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策略。
总结:本场基础研究分论坛为国内同道奉献了一场内容丰盛、条理清晰、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各专家讲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分享本团队的前沿基础课题思路、研究方法、临床转化前景,相信令听众受益匪浅,期待明年迎来更加精彩的基础研究论坛!
(梁本辉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