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1|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专场 冠脉功能学论坛(12.18)侧记

发布时间:2022-01-13 15:11:24 



  2021年12月18日15:50,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专场冠脉功能学论坛顺利举行。本场论坛是学组在本届年会上举办的4场论坛之一,由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以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志明教授作为论坛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姜云发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郝守艳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心刚教授作为本场主持。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冠脉功能学盛宴。


  首先由刘健教授带来《FFR指导ACS病变的介入治疗》的讲题。他从冠脉功能学测量的意义、FFR定义、FFR指导ACS病变处理的循证医学证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FFR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指导等同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对于在心梗患者FFR的应用仍不明确,大多试验支持其减少支架植入,有减少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的倾向。对于STEMI患者不建议6天内对罪犯血管进行FFR评估。


  FFR是冠脉功能学检测的金标准,但前提是测量出的FFR值是准确的。鄢华教授从FFR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结合压力波形,分析了常见波形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相信能为大家在临床实践中FFR的准确测量提供帮助。


  蒋峻教授则分享了功能学评估在多支及弥漫病变中的应用。他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6个具体病例指出功能学评估可以识别出真正的高危病变、避免不必要的介入、确保完全功能血运重建,此外还可以简化多支病变处理、优化弥漫性多节段病变的处理(选择点状支架或药物涂层球囊)。最后他也指出:新的功能学手段包括无创的、基于造影或腔内影像的功能学检测方法也值得期待。


  陈晖教授分享了FFR指导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经验。他分别介绍了FFR在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和左主干分叉病变中术前评估、主支支架植入后对分支开口狭窄的评估以及分支处理后的评估的作用、正确解读复杂分叉病变尤其是左主干分叉病变FFR的必要性以及腔内影像联合功能学指导分叉病变处理的意义。最后他特别指出: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完成手术只是其中一步。


  李晨光教授分享了如何看待PCI术后FFR。他通过回顾术后FFR的研究,详细讲解了术后FFR与预后的关系、术后FFR不理想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提出需正确认识术后FFR,其cutoff值可能不取某一阈值,而是作为连续性变量评估预后,强调手术前后FFR提升比例更为重要。最后他也强调FFR正确操作、术前术后导丝的回撤以及必要时结合腔内影像学的重要性。


  虽然FFR是冠脉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且在稳定型冠心病指南中作为指导病变是否干预的IA类推荐,但在我国其应用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本次学组举办的冠脉功能学论坛秉持普及、规范以及提高的理念,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既包含基本的FFR操作以及常见问题解析,又包含临床应用的具体场景:ACS病变、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分叉病变,以及平时容易被忽略的术后FFR的内容,旨在提高冠脉功能学的知晓率、应用率以及规范率。相信通过学组以及广大心血管介入医生的不断努力,中国冠脉功能学应用的比例定会不断提高,这也必将造福广大冠心病患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