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 2022|韩院士分享冠心病抗血小板降阶治疗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05-18 20:36:45
第四次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于5月13日拉开帷幕,冠脉介入新进展论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围绕《冠心病抗血小板降阶治疗的发展历程》,展开精彩的学术分享。
韩院士表示冠心病抗栓治疗获益和风险随时间推移会有所变化,抗栓药物的最大获益是在PCI术后的前几个月内可显著降低缺血风险,但随着时间推移,在缺血稳定的情况下,出血风险可能会逐渐提高,因此降阶抗栓治疗策略应运而生。
韩院士介绍目前降阶抗栓治疗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从相对强效的P2Y12抑制剂转换至氯吡格雷,早期应用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减少P2Y12抑制剂剂量,缩短DAPT时程。其中,国际关注较多的方向为从短期相对强效的P2Y12抑制剂转换至氯吡格雷和短期DAPT降阶为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
从相对强效的P2Y12抑制剂转换至氯吡格雷,韩院士介绍了TOPIC、POPULAR GENETICS、TROPICAL-ACS等高质量大型研究,证实了从相对强效的P2Y12抑制剂转换至氯吡格雷的可行性,在显著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并未增加缺血事件的发生。
缩短DAPT时程,韩院士强调了MASTER DAPT研究,作为首个比较高出血风险PCI患者不同DAPT疗程的RCT,MASTER DAPT证实了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DAPT缩短至1个月的可行性,其中缩短组53.9%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此外,韩院士还介绍了带领团队发布的《中国DAPT专家共识》,对于出血风险高的CCS患者,DAPT可考虑缩短至3个月甚至1个月;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支架置入后ACS患者,应考虑缩短DAPT至3~6个月。
最后,韩院士特别强调了东亚患者缺血事件更少、出血事件更多的特点,因此东亚人群更应关注降阶治疗。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韩国高质量研究TAILOS-AMI,是全球首个探索AMI患者PCI术后30天将替格瑞洛降阶为氯吡格雷的大型高质量RCT,研究结果证实在减少NACE事件方面,降阶为氯吡格雷不仅非劣,而且优效于维持替格瑞洛治疗,使得净获益最优。TALOS-AMI的研究对象为东亚人,更符合我国人群特征,能够为我国临床PCI术后抗栓降阶为氯吡格雷治疗提供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