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 2022|高血压论坛侧记1
发布时间:2022-05-19 17:49:34
2022年5月13日下午,2022年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4C)高血压论坛正式开启。本论坛共分为4个版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对高血压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全程参与了高血压论坛1,并为大家加油鼓劲。
韩雅玲院士在开场致词中指出: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具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快速增加。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并发症严重,且致残、致死率高,是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疾病,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虽然我国高血压防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仅46.9%的人知晓,40.7%服用降压药,15.3%血压得到控制。我们对高血压的防控力度仍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中青年人群的早期防治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至关重要。期望各位高血压领域专家再接再厉,在高血压基础、临床和人群防治领域,取得更大进步。
韩院士与CSC常委兼高血压学组组长李玉明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全教授、天津医大总医院孙跃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崔兆强教授等CSC高血压学组专家共同担任了高血压论坛1(高血压诊治进展1)的主持嘉宾,就目前高血压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李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讲座。
在本论坛中,CSC常委、高血压学组组长李玉明教授解读了《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强调了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讲授了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动态血压监测,深入阐述了动态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进行了“高血压与老年痴呆防控”的报告,强调了老年痴呆对我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和高血压对老年痴呆防治的重要意义,同时呼吁更多的学者关注老年痴呆的相关研究。
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解读了《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回顾了近年来强化降压与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证据,提出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采取更为积极、更为严格的管理策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教授进行了“盐与高血压人群防治”报告。牟教授回顾了国内外盐与高血压的人群研究,强调了减少盐摄入对于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的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进行了“抗肿瘤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研究进展”报告。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常用的降压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血压论坛1结束后,韩雅玲院士进行了精彩的总结。韩院士指出,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高血压防治意义重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等多重危险因素,心血管医生需要加强综合管理的意识。在强化降压的同时,要兼顾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重视减盐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作用、重视血压监测技术的研究。同时,也要关注高血压与相关疾病的研究,比如高血压与老年痴呆、高血压与抗肿瘤治疗研究。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高血压防治领域会有更多新的理念,给公众正确的引导, 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