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 2022|高血压论坛侧记3——CSC高血压学组
发布时间:2022-05-19 17:55:04
2022年5月14日上午,2022年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4C)高血压论坛3-高血压诊治与进展3成功举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副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岚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王胜煌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郝玉明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子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昭教授担任了主持嘉宾并参与了会议讨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陈红教授分享了血脂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细化风险评估,加强综合管理,联合降脂治疗势在必行,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解读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详细解读对于合并高血压的HFpEF患者药物治疗的推荐,强调ARNI的应用将提升患者远期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李勇教授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讲授,结合最新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详细解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药物应用中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冯颖青教授围绕当前糖尿病患者降压时机及血压控制目标的研究进展做了讲授,结合多项大型研究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更早更严格的管理血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谢良地教授的讲题为《焦虑抑郁与高血压》,详细解读了焦虑抑郁与高血压的关系,强调需更加重视此类高血压患者的识别,依靠量表完成其诊断和治疗评估。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杨宁教授解读了CSC《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四肢测量在准确测量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筛查、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预警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四肢血压测量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期待该方法能够在临床中推广,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论坛结束后,黄岚教授、马依彤教授进行了总结。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精神心理因素等多重危险因素。心血管医生需要加强综合管理的意识。心血管疾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危险因素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多重危险因素共同干预可能有协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高血压患者,应重视对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积极改善心血管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