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动态

CSC2022|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专场——冠脉腔内影像学实战论坛(12.16)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10 11:01:46 

2022年12月16日15:50,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专场冠脉腔内影像学实战论坛顺利举行。

 

本场论坛是学组在本届年会上举办的4场论坛之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学组副组长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志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心刚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代建南教授作为本场主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赵雷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邱福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徐凯教授 《IVUS指导冠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

冠脉严重钙化病变一直冠脉介入治疗中 “难啃的骨头”。单纯冠脉造影很难准确的评估,而腔内影像学方法可以更准确的评估钙化病变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其中IVUS因其应用早、普及更广,仍然是评估钙化病变的主要腔内影像学方法之一。徐凯教授通过2个具体病例,分别从IVUS在钙化病变术前评估、指导预处理器械的选择、指导支架尺寸与落脚点的选择、术后优化支架膨胀及贴壁等方面详细讲解了IVUS指导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流程及意义。

叶飞教授 《如何应用腔内影像学指导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EBC第15版专家共识解读)》

分叉病变(包括左主干分叉病变)是冠脉复杂病变常见类型之一,如何对其评估、选择治疗策略以及术后优化一直是PCI的难点。叶飞教授通过对欧洲分叉俱乐部(EBC)分叉病变处理专家共识第15-16版的解读,为我们梳理了腔内影像学在此类病变中的应用推荐。他指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腔内影像学指导,涉及LM开口首选IVUS指导,应用OCT指导左主干远段分叉病变推荐应用3D-OCT及OCT造影融合技术,同时详细解读了IVUS和OCT各自的推荐,应用的价值(术前评估、术中指导、术后优化)及操作流程。

赵雷教授 《腔内影像学指导药物球囊的应用》

介入无植入观念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药物球囊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赵雷教授从DCB专家共识推荐、腔内影像学指导的优势、循证医学证据以及3例实战病变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腔内影像学指导药物球囊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他强调预处理的重要性、预处理后形成可控的不影响血流的夹层有利于DCB术后近期效果、腔内影像学对夹层的评估较造影评估更准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邱福宇教授 《我的OCT实战病例集锦》

理论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腔内影像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正是学组设立实战专场的初衷。邱福宇教授结合自己的实战体会,讲解了如何应用OCT指导PCI。他首先列举了4个ACS患者,应用OCT检查明确病因为斑块破裂、斑块侵蚀、钙化结节、自发夹层,并给予了个体化的治疗。而后通过1例严重钙化病变讲解了OCT在指导严重钙化病变中的优势以及预处理器械的选择,通过2例支架失败病人(支架膨胀不全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导致支架内再狭窄)讲解了OCT可以明确导致支架失败的原因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最后通过1例植入BRS的患者指出OCT在指导BRS植入以及术后随访重要性。

李晨光教授 《我的IVUS实战病例集锦(ACS)》

OCT因其具有更高分辨率,在指导ACS病变的处理方面更具优势,但IVUS在ACS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包括血栓负荷特别大的病变中明确导丝的位置,手术前后指导PCI,辨别ACS的病因(尤其是MINOCA),确定罪犯病变或ACS的一些特殊病因等。李晨光教授通过3个ACS实战病例详细解读了IVUS指导的重要性。第一例STEMI患者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判断不符,通过IVUS回撤发现于前降支近段似有1分支血管开口,通过IVUS指导导丝进入成功开通对角支急性齐头闭塞。第二例为STEMI患者,右冠开口处闭塞,导丝通过后血流恢复,仅右冠开口处轻度狭窄。行IVUS检查考虑开口处似有陈旧性血肿表现,后经CTA以及外科术中所见证实病因为右冠开口局限夹层内膜片所致。第3例患者为STEMI患者,前降支近中段支架内闭塞,通过IVUS证实支架远端边缘为重度钙化,支架膨胀不全导致。

叶飞教授最后总结到:本场内容精彩,信息量大,其中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如何准确解读腔内影像,并据此一步步去指导治疗,最终获得满意的术后腔内影像结果,从而达到使患者获益的目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对立不同的腔内影像学方法,而是利用各自的特点进行互补,选择更适合的方法,进而获得更好的预后。相信本场论坛定能使你有所收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