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2|辽宁省心血管年会·(12.17)新闻稿

发布时间:2023-01-10 11:46:01 

2022年12月17日,辽宁省心血管年会开幕式如期召开,前任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现任主任委员孙英贤主任、省医学会徐洪斌秘书长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候任主任委员王效增主任主持。

韩院士致辞提到:“省心血管病分会在英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有效的推动了我省心血管领域的发展,并在本次CSC全国年会的筹备工作中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科研方面,今年我跟英贤都在《柳叶刀》发表了文章,在全国省级学会里都是排在前边的。希望我们省心血管领域专家再接再厉,更好的服务省内以及周边百姓。”

孙英贤主任致辞提到:“本次年会筹备几经周折,2次更改时间以及会议形式,最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虽然很多专家因各种原因线上参会,但我们全体同道依然给与了我们省心血管病分会工作最大的支持。希望各位同道继续支持学会工作,共同学习交流,提升我省心血管诊疗水平。”

徐洪斌秘书长致辞提到:“心血管病分会在省医学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会,覆盖广并深入基层,是工作非常扎实的分会。希望我们分会再未来一年中加强几方面工作。更多的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技术,更多的培训;同时希望借本次大会提升我省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

 

本次大会根据会务组的统一安排全部以线上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

 

辽宁省心血管年会1

本场会议由:齐国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淑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苗志林 (辽宁省人民医院)、王耿(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主持。

韩雅玲院士:OPT-PACE研究解读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保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分享的内容:通过对OPT-PEACE研究及相关结果进行解读及,同时探讨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保护。结果发现应用应用单用阿司匹林或单用氯吡格雷对消化道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提示我们临床单用氯吡格雷对消化道的影响等同于单用阿司匹林,这一研究结果值得我们临床思考。同时双联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6-12个月,比单链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消化道的影响明显增高。韩亚玲院士所述的这是一个探索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王效增教授:2021心血管介入诊疗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教授分享的内容:重点解读了诸多国际指南、共识对于对比剂的应用、不良反应处理进行介绍,介绍了不同疾病应用造影剂的注意事项。介绍了特殊人群如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其中的注意事项,减少对比剂量,诱惑围手术期容量管理,避免出血、瓣周漏、栓塞等并发症。王教授介绍的经验,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非常有意义,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孙英贤教授:农村高血压防治模式及策略探索

孙英贤主任全方位给我们介绍了目前关于高血压相关的经典研究,如黑人理发店研究等,为我们介绍了农村高血压控制的有效且全新的策略。农村高血压的管理控制,需要医院与社区结合,医生为主导模式,多层面血压管理是目前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最佳模式,我国目前需要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农村高血压的管控指明了方向,得到了国内及国际专家的称赞,值得临床医生深入学习。

 

李晓东教授:2021AHA科学声明,AMI的机械并发症解读

 

李晓东教授从多个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时间、早期识别及处理等。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性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建议早期识别、诊断,强调多学科协作,外科手术、经皮介入治疗、机械辅助治疗的使用时机和选择需综合评估,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登记系统,开展实效性临床试验,提供最佳临床指导及更多临床证据。


辽宁省心血管年会2

本场主持由:葛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牛楠(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帅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持。

金元哲教授:肺栓塞诊治新进展

金元哲教授会中指出急性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推荐对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然后进行初始危险分层,最后逐级选择检查手段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必须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最后总结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潜在的改变一生的疾病,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远不止最初的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大出血,复发性VTE,急性心血管疾病和CTEPH),尤其是诊断后第一年。应在确诊PE后不久即关注生活质量。早期的识别和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规范的随访与管理可以降低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复发率和改善预后。

曾定尹教授: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防治思路与站望曾定尹教授在会中报道,过去几十年,对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INOCA) 疑似缺血的认识有所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微血管性心绞痛 (MVA)。早前的证据往往认为MVA是无生命危险的。有研究表明,疑似 MVA 患者通常被发现患有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CMD),并且发生重大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更高,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HFpEF) 的心力衰竭。并总结了阻塞性的CAD的MVA的特点,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意见。提出尼可地尔能有效扩张微小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可用来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通心络能缓解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障碍,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验证。目前微血管功能障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这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侯爱洁教授:从2020共识看心梗后心衰“防”与“治”侯爱洁教授在会议中强调了心梗后心衰的防治与治疗的重要性。 其中心梗后心衰的病理基础是心室重塑,并指出了心室重构的新定义,早期心室重构的处理流程侧重于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干预。心室重构诊断(心超,MRI,生物标志物,心电图)。共识首次提出ARNI用于预防心脏重构,若无禁忌症,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应长期服用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对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阳断剂(ARB)类药物。近来研究发现ARN(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能有效逆转心脏重构,且效果优于ACEI和ARB,对于心梗后患者可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来预防/延缓重构。强调心梗后心衰患者随访管理与预后管理尤其重要,可减少事件的发生。最后做出总结,我国首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指出阻断或延缓心脏重构是预防心梗后心衰的重要环节,即应尽早综合干预以有效预防、减缓或逆转心室重构。共识首次提出ARNI用于预防心脏重构,且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心脏重构,且效果优于ACEl和ARB。ACC2021心衰诊疗路径共识推荐:首选ARNI用于HFrEF患者。心梗后急性心衰与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存在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王祖禄教授:SGLT2i治疗收缩功能保留心力衰竭进展

王祖禄教授在本次会议中指出SGLT2i抑制剂目前不仅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被批准用于独立于糖尿病状态的心衰治疗。对于合并高危心血管风险或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SGLT2i抑制剂以预防心衰住院。SGLT2i抑制剂通常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具有肾脏保护、利尿和降低高钾血症的作用,有利于β受体阻滞剂和RAAS抑制剂的起始、耐受和持久使用。建议尽早启动SGLT2i抑制剂,以迅速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SGLT2i作为HFrEF基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表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并延长患者寿命,DELIVER研究显示达格列净能够降低HFmrEF和HFpE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并在LVEF>60%的患者中获益一致。DAPA-HF和DELIVER汇总分析显示达格列净能够显著降低全LVE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5项SGLT2i在心衰治疗领域的RCT研究中获益显著一致,无论射血分数如何,均能优选SGLT2i作为心衰的基础治疗方案。

曲鹏教授: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管理

曲鹏教授在本次会议中指出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处理,分三部分讲述,分别是易损斑块是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需重点管理。稳定斑块是ACS患者易损斑块的管理要点。从稳定逆转斑块到改善预后,PCSK9i开启ACS治疗新格局。并讲到易损斑块是破裂斑块的前身,主要特征为大的脂质坏死核心,薄纤维帽并伴有巨噬细胞浸润。易损斑块导致的斑块破裂是冠脉血栓形成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药物依洛尤单抗从有效稳定,逆转易损斑块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全程管理。最后总结,易损斑块导致的斑块破裂是冠脉血栓形成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稳定斑块是ACS患者易损斑块的管理要点,增加纤维帽厚度、减少脂核体积、改善斑块微环境是稳定ACS患者易损斑块的主要途径。PCSK9单抗临床试验证实可显著稳定和逆转ACS患者易损斑块。既往研究已显示依洛尤单抗使用4周即可快速、显著稳定ACS患者斑块;ACS患者早期足程使用PCSK9单抗,显著增加最小纤维帽厚度、减小脂质弧度和斑块体积,有效稳定和逆转易损斑块;显著改善近期心梗患者心血管预后;ACS患者早期及持续使用依洛尤单抗和阿西利尤单抗安全性良好。

 

辽宁省心血管年会3

本场会议由李潞(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栗印军(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王琦(中国医科大学附第四临床学院)、张心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持。

荆全民教授:ECMO在心血管疾病救治中的应用与管理

荆全民教授从多个维度介绍了ECMO的应用和管理,为临床医生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ECMO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栓塞、溶血、感染(局部和肺部)、插管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等。同时介绍了ECMO的流量管理,介绍了其目的是保持机体氧供-氧耗的平衡。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的全方位的指导。

夏云龙教授:心房心肌病:当前的认识与探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分享的内容:为我们全面介绍了心房心肌病的现状及心房心肌病相关心律失常。房颤增加卒中风险,与预后不良相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内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除应考虑传导系统本身外,心房心肌病应考虑,因这些疾病共同增加了卒中风险,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外,心房心肌病相关标志物可以预测房颤、卒中等事件相关,尤其是可以独立预测卒中风险,应予重视。心房心肌病相关房颤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

李璐教授点评:夏云龙教授的讲解非常精彩,给我们全面介绍了心房心肌病。

栾波教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栾波教授为我们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易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等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本共识给出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CMD的评估方法和防治策略,提高对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对于急诊PCI围手术期CMD的防治,主要有药物、非药物及优化手术操作流程。

 

孙志军教授: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指南推荐与诊断流程孙志军教授分享主要介绍了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流程,同时分享了部分临床病例,为临床医生们提供新的思路。心衰合并房颤危害大、死亡率高,心衰合并房颤需给与基础上游治疗及抗凝治疗,心衰合并房颤需早期进行节律控制治疗,在无法进行戒律控制治疗时,希蒲系统起搏和/或房室结消融的室率控制是合理的选择。

张新刚教授点评:孙教授介绍的内容能解决临床问题,结论也是很好的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指导。

王高频教授:特殊人群房颤的抗凝治疗

王高频教授主要介绍了特殊人群房颤的抗凝治疗,为我们介绍了不同人群房颤抗凝治疗的不同选择和注意事项等。介绍了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及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后的抗凝治疗。

王琦教授点评:王高频教授的讲解详细且全面,为特殊人群的房颤抗凝提供指导。

 

辽宁省心血管年会4

本场主持由韩英(辽宁省金秋医院)、依仁科(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张英杰(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莉(辽宁省人民医院)担任。

陶贵周教授: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随着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如何管理这些患者,避免不良结局显得尤为重要。陶贵周教授详细解读了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同时指出了共识的要点与亮点:1.本共识结合或内外指南与共识,提出了个体化危险分层建议。2.本共识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心血管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并需长期坚持。3.本共识指定糖代谢异常筛查流程图4.本共识指定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及获益的临床证据一览表5。本共识强调基于心血管风险的血糖管理策略6.本共识强调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尤其要防治低血糖7.本共识针对合并糖代谢的特殊性,分别提出了心血管疾病的血压,血脂,血栓管理的相关策略,及用药推荐。

姜一农教授:醛固酮拮抗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

姜一农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醛固酮拮抗剂在难治性高血压方面的应用。姜教授列举了几;例临床研究以证实醛固酮拮抗剂在难治性高血压方面的有效性。ASCOT研究显示,服用螺内酯治疗的患者,血压显著降低。生化指标观察,血浆内血钾含量显著增加,钠含量显著降低。因此螺内酯可作为第四种降压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ASPIRANT研究显示,螺内酯可以有效降低顽固性高血压的收缩压;在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7和肾素活性(PRA)<1.34 ng/ml每小时的高血压患者中降压效果更大。PATHWAY-2研究显示,与服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比索洛尔、多沙唑嗪、螺内酯都可以有效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但螺内酯降压效果最佳。该项研究还显示,螺内酯尤其对于低肾素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其中60%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降到正常值。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有很多优势之处,可以治疗顽固性低血压,更适用于低肾素性高血压,拥有心血管把器官保护作用,抑制左室肥厚,治疗心梗后心衰,收缩性心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ACEI or ARB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蛋白尿。

田文教授:ACS患者PCI术后DAPT短程或降价治疗研究进展

田文教授介绍了ACS患者PCI术后DAPT短程或降价治疗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ACS抗栓治疗的病理基础。2.ACS/PCI术后DAPT标准的建立。3.ACS/PCI术后DAPT的现实挑战及相关研究进展。PCI术后DAPT短程疗法定义为术后高危风险期后停用原有处方(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90mgBID,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75mg OD,或阿司匹林联合普拉格雷10mg BID )中的阿司匹林或P2Y12i。

田文教授指出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降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临床净获益。从TWILIGHT系列研究到针对韩国ACS/PCI人群的TICO研究,支架置入术后特定时间降阶为单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SAPT方案的证据逐渐积累,未来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日益明确。

庞文跃教授:如何处理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庞教授分享了一个病例,49岁男性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介绍了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心输出量下降同时有组织充盈压不足导致组织低灌注的证据。明显而持续(>30 min)的低血压 systolic BP <90 mm Hg。心脏指数下降(<2.2 L/min/m2) - PCWP正常或升高(>15 mm Hg)。体检发现体循环血压低或有器官功能异常的证据。庞教授指出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虽不高,但是是危重症,致死率较高。早期识别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小结:AMI后并发心源性休克预后不良;早期在关注治疗为重中之重;推荐机械性辅助装置,但其对死亡率影响仍需研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