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2|优秀论文交流2(12.16)侧记

发布时间:2023-01-18 13:17:53 

2022年12月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优秀论文交流2如期召开。本次会议主席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本论坛点评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刘海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等多位专家共同担任。本次论坛根据会务组的统一安排全部以线上的形式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讲者都是在大会投稿之后,经过多次评选出的非常优秀的论文最终进行大会汇报。

优秀论文交流2

题目:Feasibility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 Anti-angina Regimens Using Electronic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ePRO) tool: A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GREAT) 利用电子患者报告结果(ePRO)工具探讨不同抗心绞痛方案的可行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GREA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叶一分享的内容:基于智能手机APP定期进行心绞痛SAQ评分测定,判断尼可地尔和非尼可地尔组心绞痛方案可行性,主要结果是观察SAQ SS在随访12个月时的改变。

陶贵周教授点评:研究有很好的可行性,为数字化医疗提供方向。

题目:Real-World Observational Study of Nicorandil Combined with Beta-blocker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尼可地尔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真实观察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舒鸿洋分享的内容:倍他乐克联用尼可地尔组相比单用倍他乐克组更有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MACE和卒中的累积发生率。

程晓曙教授点评:研究在临床的应用性,为后续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题目:Digital Therapy for Rest Heart Rate Control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parallel-group, sing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数字医疗应用于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控制的研究——单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张鸥分享内容:常规医院随访+DTx(基于微信的小程序)结合相比常规医院随访,观察6个月时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干预组的静息心率及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子新教授点评:研究有很好的应用性和推广性,为数字化医疗指明道路。

题目:Association of serum chromogranin B with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undergoing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Relation to collateral conditions 成功再通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B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与侧支条件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全进伟分享的内容:探讨CTO-PCI术后CgB水平与左室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显示恢复组相比未恢复组,CgB水平显著降低,左室功能也得到恢复。CgB与左室功能恢复相关,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高炜教授点评:生物标志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题目:The implication of 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three-vessel coronary disease: a 6.6-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 三支冠脉疾病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的意义:一项6.6年的随访队列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刘如分享的内容:在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中,LAVI水平与MACCE、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治疗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P均<0.001)。LAVI是TVD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助于TVD患者的风险分层。治疗策略与长期结果之间的关系与LAVI水平显著相关。无论LAVI四分位数如何,与单纯MT相比,冠脉搭桥与改善的长期预后相关。当LAVI严重升高时,PCI比CABG与更高的心源性死亡风险相关。

题目: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risk score to predict 5-ye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tudy一项用于预测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死亡率的新风险评分的开发和验证:一项回顾性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唐艳内容:C2ABS2-GLPK 评分是一种基于中国人群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根据入院时常规评估的 10 个变量预测 AMI 患者的 5 年死亡率。该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层并优化紧急医疗干预,以提高AMI患者的长期生存率。C2ABS2-GLPK评分能有效预测A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预测AMI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决策能力,预测优于KAMIR评分和GRACE评分。
张子新教授点评:模型基于中国人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题目:DeepCAG: Coronary angiography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diagnosis of neoatherosicerosis  DeepCAG:用于诊断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造影深度学习模型

解放军总医院张颖倩分享的内容:基于我们的研究,我们对DeepCAG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我们的模型在提高NA诊断的特异性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对初级心脏病医生。OCT图像的采集和解释受观察者间变量的影响。DeepCAG可以为NA诊断提供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对初级心脏病专家。第二,在非学术中心,有开口或扭曲解剖的病变,严重肾功能或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获得OCT图像。DeepCAG可以提供相当准确的NA诊断,并协助量身定制的再干预策略和药物治疗。
高炜教授点评:和冠脉CTA结合的话有很好的临床意义,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题目: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延长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李颖颖分享的内容: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延长DAPT组与标准DAPT组相比,患者出院后12-24个月缺血事件,全因死亡降低。
郭艺芳教授点评:给予了汇报人工作的肯定,该研究对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和重视有很重要的意义

题目:ATAD3a通过MFN1-NCOA4抑制铁死亡调节糖尿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苏州市立医院陈宇琼分享的内容:ATAD3a可明显提高高糖高脂损伤后CMECs的增殖迁移水平,ATAD3a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病理重塑及心功能不全,ATAD3a可显著提升HG/FFA损伤后CMECs的线粒体功能,ATAD3a可通过靶向MFN1改善CMECs的线粒体功能,ATAD3a可通过靶向MFN1改善CMECs的铁死亡。-
郭艺芳教授点评:研究结论很好,为研究后续工作提供建议。

题目:SPP1与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黄珂围绕SPP1与易损斑块具有相关性进行讲解,研究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