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动态

CSC2022|优秀论文交流3(12.16)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19 08:50:56 

2022年12月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 优秀论文交流3如期召开。本次会议主席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本论坛点评专家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兆青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申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沈潞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刘海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荆志成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仙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教授等多位专家共同担任。本次论坛根据会务组的统一安排全部以线上的形式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讲者都是在大会投稿之后,经过多次评选出的非常优秀的论文最终进行大会汇报。

优秀论文交流3

题目:血清Secretoneurin升高与CTO患者冠脉造影侧支形成良好相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执茗分享的内容:冠脉侧支循环对CTO患者意义重大,拥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的CTO患者有更小的心梗面积以及更低的死亡率。因此,发现与侧支循环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有助于临床决策。Secretoneurin是一个全新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并和预后相关。根据动物实验和本研究提示提高患者血清Secretoneurin水平,可能作为促进CTO患者侧支形成的治疗方式。

李毅教授首先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汇报人进行了详细沟通。沈潞华教授也对该研究给予了肯定。


题目:OPT-CAD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祁子钊分享的内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证实能大大改善ACS患者的预后,但PCI能否使CCS人群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适用于CCS患者的风险评分模型。OPT-CAD研究通过纳入31个省14032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以及分析,证明在CCS患者中,OPT-CAD风险模型在预测5年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上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对出血风险也有一定预测能力。

孙兆青教授指出该评分工具非常有意义,希望能有下一步进展。


题目:The“L-Sandwich”strategy for true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郭权分享的内容: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的Provisional策略,双支架术,以及主枝支架+分支DCB策略具有一些局限性。本临床研究发现,相较于双支架策略,L-Sandwich策略操作更加简洁,不存在多层支架梁重叠。相较于主支单支架+分支药物球囊策略,L-Sandwich策略更加安全,分支即时获益更大。

张瑞岩教授肯定了该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题目:中国不同教育水平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陶水英分享的内容:既往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但既往研究侧重于教育水平 与患者预后关系,缺乏对不同教育水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的详细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国不同教育水平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情况。研究发现,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STEMI患者的发病年龄越小。教育水平较高患者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较高。

沈潞华教授肯定了该研究对于我国不同学历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随后李毅教授也对此给予了肯定。

题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比伐芦定减量使用与推荐剂量的单中心、回顾性对比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汪倩分享的内容:比伐芦定作为PCI围术期常用的抗凝药物,具有很多优点。本研究通过对比比伐芦定减量组与推荐剂量组的NACE、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分析ACS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80%剂量且术后不持续静脉滴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择期行PCI的ACS患者合理使用比伐芦定提供新策略和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使用80%推荐剂量的比伐芦定组抗凝未增加血栓和出血风险。

题目:Automatic and Minimally Invasive Assessment of Collaterals Physiology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莉莉分享的内容:目前临床对于CTO患者广泛的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估侧支循环,该方法有较强的主观倾向,且无法明确侧支循环的生理学功能。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冠脉造影以上,自动快速的计算侧支生理学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对主支血管中心线的提取,以及时间的测算,从而快速的计算冠状动脉血流的速度。对CTO预后以及开展随访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沈潞华教授肯定了研究内容,并期待后续进一步研究。随后李毅教授肯定了该研究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