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2|中日冠脉论坛(12.16)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19 10:48:28 

2022年12月16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中日冠脉论坛召开,大咖聚首、精彩纷呈。该论坛围绕冠脉影像学相关研究热点话题和前沿进展展开,重点对基于影像学的ACS治疗技术、冠脉分叉病变的免疫学机制、ACS支架术后抗板策略、斑块侵蚀在体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

第一位演讲者是来自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的Tomotaka Dohi教授带来的「基于影像学引导下的ACS治疗」。他介绍冠脉腔内成像(IVI)在近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被证实在检测高危斑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他指出利用IVI可以较好的预测非分叉病变的ACS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同时能更好的帮助医生对斑块进行定量及定型评估。他最后总结目前多项观察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积极降脂治疗能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诱导冠脉内斑块消退,因此降脂在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第二位演讲者是来自神户大学附属医院的Takuo Emoto教授带来的「冠脉分叉斑块引起ACS的免疫细胞学机制」。他介绍既往研究提示,在冠脉分叉病变引起的ACS及CCS的患者中,免疫细胞学都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该团队利用scRNA-seq技术对CCS及ACS患者冠脉斑块样本研究后发现,单核细胞内流、CXCL3+及ILB+炎症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塑性以及树突细胞和CD4+T细胞的相互作用性都可以作为保护易损斑块、保护ACS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这些研究结果对未来针对ACS抗炎机制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的陈绍良教授带来的有关Twilight-ACS临床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介绍Twilight-ACS临床研究提示在接受了药物支架治疗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完成3个月双抗(替格瑞洛+阿斯匹林)的患者,继续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临床相关事件及主要出血、同时不增加1年的缺血事件风险。此外,他指出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对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影响在不同风险水平是一致的,而且该临床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不稳定心绞痛以及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该研究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有重要的提示指导意义。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东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Taishi Yonestsu教授带来的「斑块侵蚀在体内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目前鉴别斑块侵蚀与体内其他斑块表型的最佳成像方式。除了局部影像学表现外,患者基线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和病变位置等,也有助于斑块侵蚀的诊断。此外他指出,利用CCTA对评估血管炎症可提高斑块糜烂的诊断准确性。目前开展的多项研究提示,人工智能可能有助于斑块糜烂的诊断,同时提高临床流程的客观性。

第五位讲者是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的贾海波教授带来的「冠脉内成像在治疗ACS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目前进行冠脉内血栓检测的金标准,有助于协助医生对ACS的潜在斑块病因进行确定,同时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当复杂冠脉病变,尤其是分叉病变在血管造影上不明显时,应考虑基于OCT的评估来指导选择适当的治疗。最后他总结,如果进行冠脉造影后没有明显的冠脉硬化病变证据,考虑利用OCT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进行分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