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2|会心力衰竭论坛3(12.16)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08 10:21:47 

2022年12月16日14时,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之心力衰竭论坛3,集合众多大咖齐聚线上,重点展示了心力衰竭相关最新进展及科研最新成果,并介绍了慢性心衰治疗的新分类、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机制与治疗进展,对射血分数减低心衰和射血分数改善心衰的新认识等热点内容。

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重量级专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季晓平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东杰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黎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教授分别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和经验分享的精彩演讲。

杨新春教授在开场致词后逐一介绍了与会的众位专家,并表示各位专家在心衰药物、器械治疗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和临床经验,希望能为线上同道呈现出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许顶立教授首先回顾了既往的心衰临床类型,并梳理了2018年至今的国内外指南建议,他表示:2022版ACC心衰指南中更新了心衰的分类与再分类、结合EF动态演变过程后新增HFimpEF、以及心衰C期的动态演变过程,均对临床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关于心衰的治疗,许教授重点介绍了2021年以来HFpEF治疗药物研究取得的突破进展,包括EMPEROR-Preserved研究、DELIVER研究、DAPA-HF与DELIVER汇总分析,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SGLT2i可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发生风险,并在2022 AHA/ACC/HFSA心衰管理指南中得到了相关推荐。许教授认为:现在慢性心力衰竭分类及其治疗已经进入全新的时代,需注意对病因、诱因及并发症的治疗,并按需使用利尿剂、SGLT2i进行治疗,再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给与药物治疗,比如对HFrEF患者给与ACEI/ARB/ARNI、BB、MRA、伊伐布雷定、维立西呱等。

 

董吁钢教授分享了中成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回顾目前心衰患病率的持续走高,以及心衰治疗仍面临挑战,董教授指出心衰治疗还需继续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在规范治疗基础上联用中成药,能否使心衰患者进一步获益?他表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气虚血瘀”,与西医的一些症状描述相对应。同时在中医视角下的心血管事件链中也能看到,气虚血瘀贯穿了患者从危险因素时期至终末期的病程始终。董教授再由芪参益气滴丸进行举例,他表示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衰的气虚血瘀症候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动物试验结果,也观察到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抑制胶原沉积、抑制并逆转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等。最后,董教授展示了芪参益气滴丸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明显提高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心功能,安全性也较为良好。

 

董建增教授的讲题聚焦于射血分数保留(HFpEF)的心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进展,他首先介绍了HFpEF定义、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相关病因。关于HFpEF病例生理机制,董教授表示包括舒展功能异常、血管硬化、内皮功能不全、变时功能不良、肺动脉高压和限制性心肌样变。他进一步提到HFpEF患者普遍心房储备降低,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血管硬化时血压波动增加,同时心室储备不够,导致运动时心脏每搏输出量增量不足等。关于HFpEF药物治疗进展,董教授指出目前还在进行的研究包括:螺内酯的Aldo-DHF研究、SPIRRIT研究;已有研究结果的研究包括:ARNI的PARAGON-HF研究(整体人群中呈阴性结果,但在女性和LVEF≤57%亚组中观察到显著获益)、伊伐布雷定的EDIFY研究(治疗8个月后的心率降低并未带来心脏充盈压、运动耐量及NT-proBNP水平的显著改善)。SGLT2i的相关研究(SOLOIST-WHF、 EMPEROR-Preserved、DELIVER),均显示SGLT2i可显著降低HFpEF人群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住院/急诊的风险。另外,关于HFpEF介入治疗进展,董教授展示了REDUCE LAP-HF研究,结果显示房间隔分流可使左心充盈压降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症状,他认为改善HFpEF血流动力学的介入治疗可能会使患者更加获益。

 

周京敏教授的讲题内容主要围绕对HFrEF的新认识,首先他提出:心衰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征,仅使用LVEF进行分类及管理具有局限性,应打破以单一LVEF为指标的分类方法,在深入认识心衰疾病表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病因学/发病机制等的分层方法。在演讲过程中,周教授不断抛出问题,比如:改善预后的药物最早可以什么时候启动?单用还是联合GDMT?如何优化心衰的药物治疗?剂量何时达标?等等,并在后续演讲中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探索与经验。关于改善预后药物的尽早启用,周教授结合指南认为,在住院期间就可以开始GDMT治疗,对于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静脉利尿剂停用>24小时就可启用。至于药物单用还是联合,周教授表示不同的药物机制不一样,联合使用可能会有补充叠加的效果,更加能改善患者预后。指南中也有“四驾马车”的相关推荐,但具体用药还是要看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果患者存在血压异常、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几种药物的同时启用。在总结部分,周教授重点强调了心衰治疗早干预的重要性,并认为“新四联+”的合理应用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金玮教授关于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进行了详细的分享,通过2020 JACC专家共识至2022 AHA/ACC/HFSA指南,她详细介绍了射血分数改善心力衰竭(HFimpEF/HFrecEF)的定义、病因、逆重构的两类结局、规范随访评估等内容。金教授重点强调:HFimpEF是HFrEF患者随访过程中的诊断,不适用于新发心衰的诊断;而且心衰患者LVEF即使改善,并不代表整个心肌回复或左室功能正常,在多数患者中LV结构异常持续存在。关于哪类患者容易出现射血分数的改善或恢复,她表示既往研究显示:基础情况好、原发病因多可逆、症状和病情轻、病程短、通常不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容易改善射血分数。除此之外,也有研究显示NT-proBNP、ECG可作为HFimpEF的预测因子。金教授又提及Penn心衰研究、西班牙多中心研究等内容,她指出:HFimpEF总体预后优于HFrEF和HFpEF(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风险较低),长期预后也好于HFrEF,但HFimpEF预后仍未达到正常水平,还存在进行性的亚临床改变。因此,金教授强调:LVEF改善≠心衰治愈,仍需长期规范治疗并监测随访,且对于初诊未行CMR的患者,推荐其在HFrecEF临床稳定状态持续1年后进行该检查。

 

总结:这场线上心衰论坛的内容丰富、高能密集。众位专家分别从心衰类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实践等不同角度,介绍分享了领域内目前的治疗进展、自己的临床实践探索与经验,诸多干货内容呈现了一场饕餮学术盛宴,为各位同仁之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