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交流

CSC2022|心力衰竭论坛4-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论坛(12.16)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08 10:25:37 

2022年12月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心力衰竭论坛4-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论坛顺利召开,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齐聚于此,本场论坛介绍了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管理,SGLT2i在心衰患者管理应用,以及生物制剂和新型非甾体MRA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贵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董蔚教授和解放军第980医院齐书英教授组成了主席团并主持了本次会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牧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彤教授、北京医院王华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杨萍教授和浙江省中医院毛威教授担任讲者,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分享。

主席团在简短的开场致词后,每个话题演讲前介绍了各位演讲专家,并表示各位专家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对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朝阳医院陈牧雷教授分享了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选择,首先陈牧雷教授分享了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干、湿、冷、暖的分类,此后就2022年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以及2022ACC/AHA/HFSA指南推荐分享了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策略,包括液体管理、利尿剂的选择、扩血管药物以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并且着重对于正性肌力药物的机制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指南推荐分享了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及停药的时机。以及急性右心衰竭的诊疗流程,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ARN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时机。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杨萍教授分享了心衰患者抗凝治疗的思考,杨萍教授首先就内皮功能紊乱、血流淤滞等机制分析了心衰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增高的机制原因,此后以多项临床研究数据为证据,包括心衰患者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明显增高,以及心衰患者心腔内血栓形成风险及静脉栓塞风险增高等等,强调了抗凝对于心衰患者的重要性。杨萍教授介绍了非房颤心衰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虽然华法林较阿司匹林未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但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可降低非房颤心衰患者CV死亡或全因死亡风险。最后杨萍教授根据既往临床研究结果及国内外指南分析,并非所有非房颤心衰患者抗凝治疗均存在获益,抗凝治疗主要适用于栓塞风险评分超过4分、LVEF较低、室壁瘤、D二聚体高、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初诊心衰患者。

 


北京医院王华教授分享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衰预防与治疗中的进展内容,王华教授从SGLT2i的机制入手,指出SGLT2i不影响血管内容量,虽然可降低血压但却不会增加交感神经活性,此外SGLT2i还可通过增加铁的利用、EPO的生成等多重机制带来心衰的获益。在心肌重构方面,SGLT2i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心肌离子稳态和抑制SGLT1介导的心肌重构。王华教授分享了多项关于SGLT2i的大型RCT研究,包括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CV死亡和心衰入院的DAPA-HF和EMPEROR-reduced研究,EMPEROR-preserved研究和DELIVER研究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获益结果为HFpEF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Empulse研究证明了SGLT2i对于急性心衰的获益。最后王华教授基于指南的推荐和RCT研究的结果分享了SGLT2i的用药时机和酮症、泌尿系感染等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彤教授分享了生物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首先刘彤教授从机制出发介绍了临床应用的主要的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小核酸药物,其中单克隆抗体主要作用于蛋白,具有特异性高的优势,但由于免疫原性仍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而基因治疗主要基于中心法则,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刘彤教授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心内科的单克隆抗体,包括应用于心脏结节病的TNF抑制剂和应用于巨细胞动脉炎的IL-6抑制剂,以及目前广泛应用于降脂领域的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刘彤教授又就应用于心内科的小核酸药物进行了介绍,包括同样作用于PCSK9可降低血脂的英克西兰,和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可降低LP(a)的Pelacarsen,最后刘彤教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浙江省中医院毛威教授带来了主题为非奈利酮作用机制和FIDELITY研究的精彩演讲,毛威教授指出目前CKD的管理已经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十分重要的因素,彼此相关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并且CKD患者发展至ESRD前,50%的患者因CVD死亡,心肾共治已经成为了CKD的CVOT需求。从机制上来说,CKD合并T2D患者的MR过度活化会通过炎症、纤维化、氧化应激等方式导致心肾不良结局。既往META分析表明MRA联合RASi可降低UACR,但甾体类MRA却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远期获益,却伴有高钾等不良反应。非甾体类MRA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可更明显抑制炎症、纤维化。而后毛威教授重点介绍了新型非甾体MRA非奈利同的FIDELITY研究,即使是接受最优ACEi/ARB的DKD患者,接受非奈利酮仍可降低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还可以降低肾脏复合终点和蛋白尿,在安全性方面非奈利酮未明显增加高钾血症的发生。

总结:在这场学术盛会中,各位专家深入浅出地从多个角度方向展示了心衰的管理以及药物应用的进展,为各位同仁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众位专家的讨论也从多个角度,碰撞出更精彩的思想火花,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