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2|肺血管病论坛1-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专场(12.18)侧记
发布时间:2023-01-09 16:12:16
(通讯员: 梁颖 王晓 徐希奇 )
肺血管疾病领域迅速发展,新的诊治理念不断更新,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诊疗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2022年12月18日8:30--09:45时,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之肺血管病论坛1:肺动脉高压与肺栓塞专场如期召开,众多业内大咖齐聚一堂,就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和肿瘤与肺栓塞相关进展等专题展开广泛讨论。
本次论坛最大亮点是针对刚刚发布的2022年欧洲心脏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际,详细阐述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临床分类、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随访管理等内容,并针对这些进展,众大咖发表了个人体会,分享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肺血管病领域的一线大咖,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晓梅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张萍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马东星教授组成主席团并主持本次会议讨论。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谭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柳志红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于世勇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
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在简短的开场致词后逐一介绍了众位肺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并表示各位专家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对于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相关进展、知识的普及都做了大量工作,必将为众位同道呈现出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聂绍平教授也希望各位专家保重身体。
王琦光教授首先介绍了左心疾病相关肺高压(PH-LHD)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流程以及治疗策略,并指出,PH-LHD是最常见的一类肺高压(PH),而肺高压也是左心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H-LHD血流动力学特点是PAWP升高,属于毛细血管后PH;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无创诊断PH-LHD的方法,右心导管是诊断PH-LHD的金标准;PH-LHD治疗方面,仍以治疗原发左心疾病为主,让大家耳目一新。
谭虹教授的讲课关注了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的进展,并分析了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的意义,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体系的发展,肺动脉高压危险评估更新四分法。最后,她建议使用肺动脉高压风险评估指导PAH的临床决策;最近更新进指南的4-strata model(四分法)对预后变化更敏感,指标易获得,适用于肺动脉高压的随访评估,可指导随访治疗策略。
李江教授重点分享了PAH的药物治疗经验与思考,他详细剖析了PAH靶向药物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靶向药物治疗的策略、靶向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禁忌症以及目前靶向药物治疗面临的问题等。最后,他强调:第一,尽管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已改善患者预后,但肺动脉高压仍是一种进展性的、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恶性疾病,患者个体差异大,潜在发病机制不明,联合治疗发挥效果更大;第二,应在初诊和随访期间树立危险度分层概念,早期联合足量,尽量降低患者危险级别;第三,只有更多的药物进入医保,降低药物治疗费用,联合治疗才可能会真正落实;同时需要关注联合治疗不良反应;他指出,初始三联药物治疗以及未来治疗目标值得期待临床研究探索。
柳志红教授介绍了PAH患者长期随访与管理的重要性,她强调,对PAH患者要进行长期规范化随访,动态风险评估,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长期维持在低危状态,这样才能够改善PAH患者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她还指出:PAH患者长期管理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肺动脉高压及其相关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肺动脉高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通过规律服药、运动康复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使患者最大获益。
于世勇教授针对肿瘤与肺栓塞进行了文献复习,分享了临床救治的经验和体会。他指出,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共同导致了肿瘤患者的血栓易患倾向并建议住院肿瘤患者的VTE风险需要根据Khorana评估模型或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并按照
肿瘤合并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策略给予合理的治疗。
最后,马东星教授进行了精辟总结,强调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特殊群体给予关注,优化治疗方案。今天的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大家获益良多,
感谢各位同道倾情奉献并期待明年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