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2|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12.15)报道
发布时间:2023-01-09 18:13:02
2022年12月15日,CSC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论坛于线上召开。于波、孔祥清、黄晶、李悦、周达新和荆全民等专家分别就各个领域进行了精彩分享。
会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悦教授首先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于波教授发表了题为“OCT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及进展”的演讲。于波教授就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和OCT精准预测ACS未来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OCT在冠脉病变的治疗中可以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预警;并提示了未来的方向:易损斑块的精准治疗与预警亟需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创-无创影像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多维信息的全面整合,应用多模态成像智能评估易损斑块具有广阔前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孔祥清教授的讲座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郑小璞教授主持。孔祥清教授就“肾周脂肪与高血压”进行了演讲,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高血压基数大、三率低和药物治疗的两大问题(不良反应、依从性差),引出了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肾周脂肪(PRAT)。动物实验证实,切除肾周脂肪(PRAT)后血压下降,肠系膜动脉、颈动脉、肾皮质血流等血管扩张。在肾周脂肪内注射感觉神经的阻断剂可以达到切除的类似效果。孔祥清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是干预PRAT的较为合理的手段,临床研究初步证实,肾周脂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以降低血压、降低LDL-C,除局部温热感以外,病人无不适,远期随访没有发现副作用。汇报结束后,孔祥清教授就患者选择、PRAT聚焦超声与现有药物的比较、PRAT与血脂的关系等问题,与主持人郑小璞教授进行交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悦教授的讲座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玉成教授主持,李悦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影像学冠状动脉功能学研究进展”学术讲座。李悦教授就各种FFR的优劣进行了讲解,同时介绍了他们团队提出的FFRCT-angio:基于冠脉CTA+CAG,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得到结果,整体的准确性是92.54%、敏感性100%,正在进行RCT中。他指出,基于影像学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去的了重要进展;冠状动脉功能学及板块病例特点都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FFRct动态评估冠脉功能学改变具有优势;应该重视多模态信息整合及AI等前沿技术应用。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董鹏教授的学术讲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忠超教授主持。董鹏教授带来了题为“超高端影像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图像与剂量完美平衡”的学术讲座。董鹏教授介绍了沈阳东软推出的国产自由知识产权的高端的低剂量的高清晰度的DSA机,他提到,结合AI技术可以降低80%的剂量。他认为,这也是我们未来中国全国产化的DSA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郑小璞教授的学术讲座由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冯新恒教授主持。郑小璞教授的学术讲座的题目是“丹参素异丙酯等系列原创化学新药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他们团队在应用代谢组学在复方丹参方代谢产物中,发现并通过生物合成有机合成和现代药理学等技术,合成了一系列的全新系统的化合药物。目前该研究还在深入的在做,希望未来能够成为血管新生双重调控作用的新靶点,那么当然更希望在再远的未来能够成为临床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一些候选的药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荆全民的学术讲座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晶教授主持。荆全民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冠脉内激光消融的临床应用”。荆全民教授介绍了ELCA的原理、病强调了ELCA的适应证:支架内再狭窄、桥血管病变/血栓、球囊不能通过或扩张的病变、急性心梗血栓病变、CTO等。病介绍了几个应用的病例:静脉桥血管狭窄,远端保护装置不能通过;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RCA中段迂曲,激光消蚀后血管开放;支架内完全闭塞;支架膨胀不良等。荆全民教授认为:ELCA使用安全、易掌握,几乎无学习曲线;不需要使用专用导丝,允许术者采用任何可穿过病变的导丝进行板块消蚀,激光导管通过病变能力良好;是治疗ISR及球囊南医通过或夸张病变的有效方法;ELCA治疗后可有效去除静脉桥血管内的斑块和血栓,改善支架贴壁,减少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可能替代静脉桥血管保护装置;处理急性血栓效率高、风险低,其与血栓抽吸相比是否可获得更可靠的TIMI3级血流尚有待证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晶教授的讲座由马琦琳教授主持,他演讲的题目是“自主神经调节与心血管病治疗探索”。黄晶教授介绍了多种自主神经调节的方法,讲述了相关的机制和应用范围,也提出了他们的局限性。他认为,实际上自主神经调节自主神经活动,它是自主的在工作,但是它受到我们高级神经中枢的干预,我们其实现在看到的我们自主神经的那么这些异常通常是由于不适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我们可能思考问题的方式带来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自然,回归心的本真。
阜外医院叶绍东的讲座由大连医科大学一院的张英教授主持。叶绍东教授的讲题是“准分子激光在复杂冠脉病变PCI中的应用”,他主要通过了几个病例向听众介绍了激光的应用,尤其最后一个病例中,导丝走形到钙化病变中如何顺利取出非常精彩。他认为,ELCA激光导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和多年了;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是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安全有效的工具;熟悉、掌握、正确的操作是使用的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的学术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马礼坤教授主持,他的题目是“房间隔封堵器的设计理念及探索性临床研究进展”。周达新教授介绍了当前房缺封堵器的概况、目前房缺封堵器ReAces的设计、临床前研究结果和探索性临床研究结果。讲座后,周达新教授还和荆全民教授等专家讨论了可降解封堵器的相关内容。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的讲座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彭宇程教授主持,他的讲题是“数字医疗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与管理中的应用”。张毅教授由《未来简史》中提出来的一个新的主义,即数字主义引出了数字医疗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还介绍了他们的一个关于居家的血压管理模式,并为此设计了一项标准的RCT正在进行中,并且申请了巧妙方案的两个发明专利,现在已进入实质审查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