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工作动态

CSC2023|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防治论坛(11.3)侧记

发布时间:2023-11-30 11:31:06 

2023年11月3日14时,CSC 2023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防治论坛如期召开。论坛秉承规范、创新、引领和提高的理念,聚焦国内外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最新进展,探讨多种新型消融方法与技术的优劣,结合实际病例展现了多种消融技术的应用情况与良好疗效。

参加此次论坛的讲者有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洪葵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鲁志兵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红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龙德勇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梁明教授。论坛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洪葵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吴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陈志坚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常栋教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谭虎教授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刘元伟教授共同主持。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洪葵教授首先介绍了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短QT综合征等,目前基因检测对LQTS,CPVT等几个疾病的诊治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而对于许多其他遗传性心律失常则仍需要更多的证据。洪葵教授以LQTS、Brugada综合征、CPVT为例讲述了疾病的病理机制、基因诊断、疾病分型、治疗进展。洪葵教授同时强调了对于携带致病基因患者的家庭成员同样应该进行相关基因的筛查。随后洪葵教授表明,一些致病基因和临床事件结局相关,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疾病危险分层,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鲁志兵教授介绍了酒精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鲁教授结合示意图和造影影响,介绍了冠状窦的解剖结构。目前室性心律失常常起源部位存在解剖屏障,射频消融较为困难,因此无水酒精消融是十分必要的。无水酒精消融损伤心肌的机制主要是在于使用高浓度酒精,可以穿透血管壁损伤心肌。随后鲁教授结合两个实际病例介绍了无水酒精消融的相关技术如双球囊封堵技术、左室瓣环静脉双球囊封堵技术等。

陈红武教授介绍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束支折返性室速:标测及消融。束支折返性室速是一种少见的持续性单形室速,是希氏束远端、左束支、右束支及近心尖部室间隔间形成的大折返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好发于结构性心脏病,少数情况下也可见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发生原因可能为传导系统早期病变,并有时常合并其他希浦系统相关的心律失常。随后陈教授讲解了不同情况下的消融方案和技术要点,同时应警惕消融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衰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龙德勇教授讲解了近端希浦系统起源室速的标测与消融。龙教授首先讲述了近端希浦系统室速的相关传导机制,表明这类室速的导管消融具有复发率高、消融风险高的特点,最早PP电位是最终消融靶点。随后龙教授结合几个具体病例讲解了近端希浦系统起源室速的标测与消融要点,表明其并不是简单的普通左后分支的逆向型。

梁明教授详细阐述了心大静脉远端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相关知识。梁教授首先介绍了心大静脉的结构、解剖关系以及心电图特征,随后深入讲解了心大静脉的标测手段和腔内电图特征。此外,梁教授还介绍了几种新型的消融方法,包括冠状静脉逆行酒精消融、双极消融、针尖导管消融、PCI导丝血管内消融等,并结合相关病例就消融的疗效、心肌损伤、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方面阐述了相关的优缺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