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3|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11.5)报道
发布时间:2023-11-30 14:55:16
2023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于11月5日上午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和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组长唐熠达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学术内容聚焦于心血管代谢领域热点,讲题涵盖血脂、血糖的管理与相关药物诊疗进展、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管理、中外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和心肌线粒体代谢等方面,系统性地呈现了代谢性心血管病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理念,为参会人员提供一场内容先进、实用性强的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第一场由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姚桦教授共同主持,专题讲者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远林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担任。论坛第二场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恺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闫承慧教授、湘潭市中心医院曾建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汪朝晖教授和江西省人民医院赖珩莉教授共同主持,专题讲者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闫承慧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峥嵘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担任,学组成员共同参与了各专题的讨论。
董吁钢教授做了“降TG治疗不一定能带来心血管事件获益的思考”的精彩报告,针对目前降TG治疗的启动时间和目标水平存在的不明确之处,以及降TG治疗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不同药物获益的差异问题做了深入阐述。
徐标教授就“SGTL2抑制剂心脏保护作用的新认识”做了精彩报告,对SGLT2抑制剂心脏保护的循证依据、作用机制和新进展做了详细解读。
郭远林教授详细阐述了“高纯度Omega-3脂肪酸的临床应用”这一热点问题,介绍了早期研究在Omega-3脂肪酸的存在的困惑,以及对近期临床研究对于Omega-3脂肪酸和EPA的作用差异和可能机制做了深入分析。
黄恺教授做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病人ASCVP防治专家共识解读”的精彩报告,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生活方式、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药物治疗和合并症的管理做了详尽阐述。
陶贵周教授详细解读了“2023ESC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着重强调了指南中关于生活方式改善、不同心血管病合并症的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鼓励患者共同参与疾病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更新。
闫承慧教授结合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做了“线粒体代谢稳态调控与心肌损伤”的报告,提出FGF21是心血管事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阐述了心肌FGF21通过改善线粒体稳态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峥嵘教授做了“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的报告,指出目前真实世界研究中PCSK9抑制剂的应用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强调了目前血脂管理“lower for longer”的观点,并且对目前PSCK9抑制剂的新型小干扰RNA药物和口服制剂的进展做了总结。
史旭波教授就“现代生活方式与代谢疾病,能量过剩是根源吗”这一热点问题做了精彩报告,从能量过剩的产生机制、风险以及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方面做了精彩阐述。
黎励文教授做了“心衰合并糖尿病的管理”的学术报告,从心衰合并糖尿病 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策略方面做了详尽阐述。
陈桢玥教授就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脂蛋白(a)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挑战”发表了精彩的个人观点,从目前脂蛋白(a)的心血管病风险、筛查、药物治疗和干预起始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与困惑做了仔细解读。
本次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分别从临床热点问题探讨、专家共识和指南解读以及代谢性心血管病分子研究等多维度对本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充分展示和交流,学组成员和多位参会学者讨论热烈,思想碰撞激烈,推进了对代谢性心血管病的认识,为中国代谢性心血管病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