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工作动态

CSC2023|立足临床,紧跟前沿,共话ASCVD管理模式心方向——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6(11.4)侧记

发布时间:2023-11-30 15:28:23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2023年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年会于2023年11月2日至5日隆重召开。11月4日,数百名国内心血管病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6。本次论坛大咖云集,紧跟最新学术前沿,探讨了ASCVD管理发展新模式,为广大国内医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重庆新桥医院晋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邢磊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勇教授担任论坛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贺玉泉教授以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宋丹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首先,马长生教授为本论坛致辞,欢迎众多专家聚焦ASCVD患者管理主题,相信通过此次探讨的抗栓降脂治疗新方向新发展,能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惠及广大患者。

主席台主持教授,依次从左到右,晋军教授,陈绍良教授,王勇教授,邢磊教授,王连生教授

谭宁教授


谭宁教授首先以《多方案,强联合——助力我国ASCVD综合管理》为题分享了我国ASCVD综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谭教授介绍到,我国ASCVD综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血脂达标率低、依从性差;出院后抗板治疗时间短、停药率高等问题,亟待改善和提高。针对这一现状,谭教授强调,一方面,应该积极采取联合降脂策略,尤其是风险分层高的患者;另一方面使用疗效、安全性、便捷性兼优的抗板药物。阿利西尤单抗具有“高达标(94.6%),稳降脂,降死亡(-15%)”等特点,他汀单药血脂未达标患者,应早期联合应用,以实现更大获益。抗板方面,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使用复方“片中片”制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且安全性良好,服用便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选择氯吡格雷单抗治疗,能够同时显著减少缺血和出血事件风险,实现全程获益。



沙先谊教授

接下来,由沙先谊教授带来题为《新格局,PCSK9i家族新盘点》的专题讲座,立足于药学,从机制到循证全面盘点PCSK9靶点药物。目前有两大类PCSK9靶点药物,单抗和小干扰RNA (siRNA)。然而,沙教授指出,虽然靶点相同,但两种药物机制不同,导致降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与siRNA药物不同,阿利西尤单抗从下游阻断PCSK9,并可阻断所有来源的PCSK9,进入血液后直接发挥作用,不依赖其他蛋白,因此降LDL-C更快、更强且个体差异更小。研究证实,阿利西尤单抗拥有从机制到循证的完整证据链,安全性良好,且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全因死亡下降15%相关的PCSK9抑制剂,从而能够为ASCVD患者生命提供保护。


郭宁教授


随后,郭宁教授以《2023ESC血脂领域热点速递》为题,介绍了刚结束的2023年ESC大会中涉及血脂管理的内容。郭教授介绍到,ESC大会公布的中国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ACS患者LDL-C达标率仍不足三成,而早期联合治疗是解决方案之一,业已成为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重要趋势。在联合方案的选择上,本次ESC大会公布的PACMAN-AMI研究最新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利西尤单抗治疗患者中40%实现“三重逆转”,与较高的基线脂质含量及减少的CVD事件有关,同时阿利西尤单抗还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造影的直径狭窄率。一项纳入47项RCT的meta分析显示,不同PCSK9抑制剂的心血管获益存在差异,不同于其他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除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外,还具有降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获益。




贺玉泉教授

贺玉泉教授在其《新时代,双联抗板药物的守正创新》为题的专题讲座中,详细探讨了ACS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不足的现状和解决方案。贺教授指出,从药物角度出发,药物负担轻、出血风险低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提高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采用创新“tab-in-tab(片中片)” 制剂工艺,兼具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改善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实现整体临床获益。此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目前已纳入医保目录,是ACS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用药。


宋丹教授

最后,宋丹教授带来了题为《ESC2023抗栓热点概览》的专题讲座,分享了2023年ESC大会上涉及抗栓治疗的内容。本次ESC大会上,首次发布了《2023 ESC 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和《2023 ESC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引起业界重大关注和讨论。宋教授指出,新版ACS管理指南关注出血风险,在标准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基础上,做了几方面的更新,P2Y12抑制剂单药 (尤其是氯吡格雷) 地位提升,特别是基于HOST-EXAM研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长期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推荐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此外,指南还建议患者二级预防考虑使用polypill (复方片),以改善依从性和预后。宋教授还详细介绍了本次ESC大会上公布的抗栓领域研究,并着重讲解了由韩雅玲院士牵头并进行汇报的OPT-BIRISK研究。宋教授介绍到,OPT-BIRISK研究证实,双高风险ACS患者,在完成9-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转换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显著降低25%的出血事件风险和26%的MACCE风险,为临床双高风险ACS人群的最佳抗栓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而在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方面,一项纳入23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对于东亚人群,缩短DAPT和DAPT降阶方案均能在不影响缺血风险的情况下减少出血事件发生,实现总体获益。


总结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亮点频出,众位专家聚焦ASCVD患者管理,追踪最新学术前沿,多方位探讨抗栓降脂治疗新方向新发展。抗栓降脂治疗是ASCVD患者综合管理的核心组成,如何进一步优化一直是临床关注且不断努力的焦点,相信此次论坛能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惠及广大ASCVD患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