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新闻中心

CSC2023|女性心脏健康论坛(11.4)侧记

发布时间:2023-11-30 15:29:07 

2023年11月4日上午9点,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女性心脏健康论坛如期召开,论坛由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女性心脏健康论坛分为两部分,上半场内容包括女性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血脂异常诊治等专题报告;下半场以病例引导热点话题的形式,通过六个病例引导出六个热点话题,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双心管理、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管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进展及性别差异、HFpEF治疗进展及性别差异、新型调脂药物进展;来自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同道齐聚一堂,聚焦女性心血管疾病热点、难点,内容精彩纷呈。

韩雅玲院士致辞

本次论坛开场由韩雅玲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致辞,韩院士充分肯定了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的工作并祝贺女性心脏健康学组连续四次获得“模范学组”称号。此次论坛由CSC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专家联袂奉献,由专题报告和病例引导热点话题两部分组成,聚焦女性心血管病的特殊性和进展,论坛内容精彩纷呈,相信今天的讲座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

刘梅林教授致辞

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首先感谢韩院士、杨杰孚教授对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工作的引领和支持,感谢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各位成员,连续四次获得“模范学组”荣誉是各位学组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各位同道分享此次学术盛宴,针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等存在特殊性进行研讨,希望女性心脏健康学组能够在专业引领、公益科普等多方面做出贡献。

论坛上半场刘梅林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卜培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海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任景怡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杨丽霞教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刘宇扬教授(安贞医院)、韩江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胡思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担任主持。

刘梅林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读了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刘梅林教授介绍: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相关专家撰写的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2月发表,旨在提升临床医生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张薇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房颤女性卒中风险评估及抗凝治疗策略

张薇教授指出:女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死亡的风险高于男性,目前指南及共识多认为女性本身并不是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因素,但是当存在其他卒中风险因素时会增加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非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或非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女性房颤患者,若CHA2DS2-VASc评分为1则不需要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者建议予口服抗凝药治疗,且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优于华法林。

张文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女性心律失常的特殊性

张文娟教授提出:基础与临床证据表明,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别在月经周期、妊娠和绝经等特殊时期,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张文娟教授重点介绍了女性电生理特点及女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指出充分认识男女性心律失常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女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改善女性患者的预后。

余丹青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妊娠及哺乳期心血管药物应用管理

余丹青教授从妊娠期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妊娠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常见心血管病用药选择方面详细介绍了妊娠及哺乳期心血管药物管理方案。余丹青教授特别指出:大多数心血管病药物属于C类,使用时必须权衡利弊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卜培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女性慢性心力衰竭诊治进展

卜培莉教授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代谢特点、临床表现、药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介绍了女性心力衰竭的特殊性。关注并根据其特殊性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对改善女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董颖雪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女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进展

董颖雪教授介绍:室上性心动过速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2倍,女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病率更高,随月经周期而变化,黄体期更易发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女性中两个发作年龄高峰分别为30岁(育龄期)和60岁(绝经期),两个时期均与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相关。研究发现女性患者较男性接受药物治疗的更多,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时间要晚。虽然有报道显示年轻女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可能存在复发率高的情况,但总的来讲,女性导管消融术的短期、长期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

姜一农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女性高血压诊疗进展

姜一农教授介绍:女性高血压需关注不同时期的特点,并分别从青少年、育龄期、妊娠期、围绝经期及老年高血压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女性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多数研究证实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但最近的研究提示不同年龄性别获益可能存在区别,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男女性别差异和妊娠期降压药物安全性的研究探索。

寿锡凌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女性的血脂管理

寿锡凌教授指出:女性ASCVD患者的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他汀仍然是ASCVD患者一线用药的基石,新型降脂药物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口服到皮下注射,以及从分子层面降低血脂,使用血脂管理的方式以及认知都发生变化。

 

本次论坛下半场寿锡凌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陈晓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梅教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朱梦云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郑杨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萍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汪敏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担任主持。

杨盛兰副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年女性的烦恼

罗素新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女性的双心管理

杨盛兰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汇报了一例反复被各种症状困扰生活的中年女性在双心管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病例。罗素新教授指出双心管理在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非常有价值,希望能到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在女性患者中需格外关注。

穆洋主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肌梗死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钳夹治疗

王晶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穆洋主治医师为大家介绍了一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钳夹术治疗的病例,与会专家围绕病例进行了讨论和点评。王晶教授介绍了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进展以及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手术中的价值。

赵巍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被忽视的妊娠期高血压

郑杨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妊娠期高血压管理

赵巍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一例妊娠期高血压病例的诊疗经过。郑杨教授结合病例就妊娠期高血压的特点、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选择进行了讨论,指出妊娠期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孕产妇和胎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需要全面、综合评估确保孕妇胎儿安全。

刘向兰主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致命的晕厥

黄翯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进展及性别差异

刘向兰主治医师介绍了一例反复晕厥确诊ARVC的女性患者;黄翯教授结合病例介绍了ARVC的发病机制、病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提高了临床医生对ARVC的识别及诊治水平。

李彭主治医师(北京医院):ACS合并HFpEF一例

刘蔚教授(北京医院):HFpEF的治疗进展及性别差异

李彭主治医师介绍了ACS合并HFpEF的病例;刘蔚教授结合病例讨论了HFpEF的治疗进展及性别差异,介绍了SGLT2抑制剂治疗HFpEF的进展,是一类改善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预后的药物。

刘美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脂血症患者的二十年降脂之路

党爱民教授(阜外医院):新型调脂药物进展

刘美主治医师介绍了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二十年降脂治疗药物的变化。党爱民教授结合病例介绍了已经或即将面市的PCSK9i单抗、PCSK9i小核酸药物、PCSK9疫苗、Lp(a)小核酸药物、ACL抑制剂等新型调脂药物的进展,分享了降脂药物防治ASCVD新希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