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学术动态

年度进展 | 韩雅玲: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2022年度十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3-02-20 18:56:50 

韩雅玲

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笔者回顾和总结了其中十大进展,希望读者对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


一、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农村地区尤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等牵头的“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及强化降压研究。该研究不仅证实了强化降压在全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发现村医主导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我国农村高血压控制率,这一可行、有效和可持续的实施战略可在中国农村和其他资源匮乏环境中提高广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我国及全球高血压防治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Lancet,2022。


二、国产经股静脉途径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器械上市前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尖瓣反流经导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瓣膜病介入治疗的热点领域。2022年国内有两项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介入修复器械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的申淇麒麟系统治疗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建安教授牵头的德晋Dragonfly系统治疗原发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此两项上市前研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打破相关领域国外器械的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三、肺动脉高压的原创介入治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肺动脉高压预后差,年化恶化率>15%。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团队针对交感神经激活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原创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治疗肺动脉高压技术,并在一项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中发现PADN可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降低肺血管阻力及心力衰竭标记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该技术有望极大改善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研究结果发表于JACC心血管介入分册,2022。


四、公益活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CCAC)多年来坚持开展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精准介入训练营项目、复杂心律失常诊治进阶项目、心血管健康大讲堂、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进阶与精进培训(CTO in Arm)等公益培训/科普项目,累计举办160余场培训活动,线上观看达630余万人次。2022年线下/线上参加培训人数创下新高,为实现“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五、功能学和影像学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孰优孰劣?

血流储备分数(FFR)与血管内超声(IVUS)两种工具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运重建方面孰优孰劣尚不明确。王建安教授等牵头进行的FLAVOUR研究首次比较了FFR与IVUS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临床结局。结果显示,FFR指导PCI治疗在术后24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结局上不劣于IVUS,且FFR指导的PCI组支架植入比例更低。FLAVOUR研究开启了功能生理学评估手段与腔内影像工具对照研究的新时代,对于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研究结果发表于NEJM,2022。


六、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研究——OPTION研究

OPTION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探究以P2Y12受体抑制剂为基础替代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由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牵头,在我国103家中心共入组4551例患者。研究表明,在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中,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了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后者主要是由于吲哚布芬组的出血风险显著降低而缺血风险未增加。研究结果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22最新突破性科学专场报告,并发表于Circulation,2022。


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显著降低死亡和大出血风险——BRIGHT-4研究

韩雅玲院士牵头的BRIGHT-4研究首次通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在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采用比伐芦定+介入术后高剂量延长注射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肝素单药治疗方案相比,可使STEMI患者介入术后30 d死亡和大出血风险降低31%,其中死亡风险降低25%。BRIGHT-4研究的成果有望进一步提高STEMI急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每年可挽救数十万STEMI患者的生命。研究结果在AHA2022最新突破性科学专场报告,并发表于The Lancet,2022。


八、磁控胶囊内镜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导致胃肠道黏膜广泛损伤——OPT-PEACE研究

胃肠道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但既往缺少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证据。由韩雅玲院士和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联合牵头开展的OPT-PEACE研究,对接受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采用磁控胶囊内镜连续监测胃肠道黏膜损伤。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胃肠道黏膜损伤,其中溃疡发生率13.6%~18.5%。术后12个月采取胶囊胃镜检测患者胃肠道黏膜损伤情况显示,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相比,抗血小板单药治疗胃肠道黏膜损伤及临床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OPT-PEACE研究首次提供了详实的、全景式的抗血小板治疗相关胃肠道黏膜损伤资料,其成果有助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决策的制定,减少胃肠道出血风险,研究结果在经导管心血管治疗会议(TCT)2021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专场报告,并发表于JACC,2022。


九、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英文刊物Cardiology Discovery发展势头喜人,被国外知名数据库收录

《心血管病探索(英文)》(Cardiology Discovery,简称CD杂志)于2021年3月创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唯一的英文刊物。CD杂志拥有实力雄厚的编委会团队,由来自16个国家的96名心血管专业领域优秀专家组成,国际编委占比58.3%,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担任首届主编。杂志采取全文开放获取和在线优先出版的出版模式,运行采用国际化网站和投审稿系统,使稿件的投审稿及期刊出版一体化。自创刊以来,CD杂志已顺利出版8期,出版文章在SCI数据库中得到23次引用。2022年,CD杂志分别被DOAJ及Scopus数据库正式收录。


十、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成果丰硕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指导下,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实施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CDQI旨在通过建立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促进各中心动态升级,着力打造我国最高质量的心血管教育培训平台,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管理水平,并助力县域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支持上千家县医院心内科提升专科诊疗及介入诊治水平。截至2022年底,已有2587家医院申请专病中心8331个,开展全国范围的各类精品线上大查房259期,累计实时参与线上学习的医生超44万人次。


(作者: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韩雅玲)


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