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4|刘斌教授专访:规范应用、联合研究-冠脉腔内影像领域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21 17:43:26
编者按:
一年一度、令人期盼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CSC2024)”本周将在长沙拉开帷幕。会议前夕,CSC第十一届委员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刘斌教授接受专访,带来“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论坛”亮点及冠脉腔内影像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
问:
刘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此次 2024CSC上您精心组织的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论坛,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刘斌教授:
本次CSC年会与CIT 大会联合举行,基于学会的精神及两个大会的特点,学组设置了六个session,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两个session。论坛内容涵盖以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最新指南的解读、最新临床研究解读(包括今年中国专家发表的最新研究以及欧美心血管年会上公布的重要研究)、针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场景详细讲解、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基础和常见问题解答。此外,本次年会特别新增的论坛凸显了腔内影像与临床治疗的紧密联系,整体呈现出“新”(传递最新研究成果)、“全”(覆盖常用临床场景,服务于各个阶段的冠脉介入医师)、“规范”(通过指南共识来引导临床操作和应用)和“联合”(结合基础与临床,特别设立利用腔内影像或功能性工具进行斑块研究的专场)。
问: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冠脉腔内影像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如何帮助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刘斌教授:
近两年,冠脉腔内影像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研究成果陆续发布,包括OCTOBER、RENOVATE-COMPLEX-PCI、IVUS-ACS、ILUMIEN IV以及OCCUPI等。这些研究均显示,腔内影像指导下的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造影指导。因此,2024年最新的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已将腔内影像引导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推荐等级由IIA提升至IA,标志着这一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腔内影像学指导贯穿于冠脉介入治疗的整个过程, 包括术前的评估(病变的特点、治疗策略的制定、支架尺寸的选择),术中指导和术后的优化(支架的膨胀、贴壁、边缘的夹层、组织脱垂等)。此外,近年来倾向于评估斑块易损性以及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效果的腔内影像应用逐渐成为热点,包括秋水仙碱抗炎治疗对冠脉斑块的影响(COLOCT随机研究)、对具有非血流限制性易损斑块患者进行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的效果(Prevent研究),以及强化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对斑块特征影响的评估等,均获得了显著成果。这些研究必将为未来腔内影像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循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