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当前位置:心血管病学分会
>学术中心>指南与共识

重磅|我国首部!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从此有章可循

发布时间:2020-06-15 09:21:32 


 重磅|我国首部!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从此有章可循

 

 

 6月11日上午,我国首部《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于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正式发布!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该共识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一个新起点,期待通过共识的发布,更好地推动对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适应证的掌握,规范植入技术,期待生物可吸收支架能在临床中规范地应用开来,造福更多患者!

 

发布会现场,韩雅玲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分别对共识进行了要点分析和解读。

 

 

 ▲线上发布会截屏

 

 

 ▲线上发布会截屏

 

  细数BRS的5大『适应证』

 

原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血管内狭窄,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预防发生球囊扩张后再狭窄。

 

BRS已经在简单及中等复杂程度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疗效,因此目前应将中等或以下复杂程度的病变作为BRS的主要适应证,但某些特殊病变在置入BRS时需要具体分析和评估。

 

01  稳定性冠心病或中低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注意事项:


ACS患者植入BRS后,术后抗栓治疗的时间长短,需要格外注意!

 

02  参考血管直径2.75~3.75 mm之间的病变

 

注意事项:


小血管中植入BR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直径过大的血管中植入BRS,可能引起支架贴壁不良,过度的后扩张可能会引起支架结构的破坏,所以BRS规格型号的选择与病变血管的匹配至关重要!

 

03  预扩张效果满意的无钙化或轻度钙化病变

 

注意事项:

 

原则上不主张!但针对通过普通球囊、切割球囊等器械预处理后,预计不会影响BRS膨胀和贴壁效果时,可考虑植入BRS;严重钙化病变不推荐!

 

04分支血管直径不超过2.0 mm的分叉病变

 

注意事项:

 

不建议常规使用对吻扩张,有引起支架变形或断裂的风向;

 

主支植入BRS后,必要时可以采用小球囊(不超过2.5 mm)在低压力下扩张分支;

 

分支如果需要保护,可使用导丝保护,慎重使用球囊保护。

 

05  长度≤20 mm 的病变

 

注意事项:

 

原则上不主张串联!考虑到支架较厚,不主张重叠;

 

如果串联推荐使用“Maker-to-maker”和“Scaffold-to-scaffold”两种方式;

 

万一有重叠,重叠的长度尽量小,一定要精准,重叠的区域用高压球囊扩张,确保完全贴壁。

 

  这10种情况,不推荐使用BRS  

 

- 左主干病变

 

- 小血管病变(<2.75 mm)

 

- 严重钙化病变

 

- DES内再狭窄病变

 

- 高度迂曲病变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 口部病变

 

- 桥血管病变

 

-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变

 

- 其他临床情况(高危ACS患者,对BRS制作材料过敏、无法耐受长期双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肾功能损害、有对比剂严重反应或不能用药等患者。)

 

  BRS怎么用?谨遵PSP原则  

 

谈到BRS的临床使用流程,共识中着“重墨”介绍了PSP原则,PSP操作可明显降低靶病变失败率和血栓发生率。

 

PSP原则

 

P:充分的预扩张(pre⁃dilatation)

 

S:准确地选择支架直径尺寸(proper sizing)

 

P:充分的后扩张(post⁃dilatation)

 

相比普通支架,BRS的输送和扩张释放很不同!

 

支架系统从低于10℃冰箱取出后,观察系统警示器是否正常在,置入人体前,需在室温条件下静置5~10 min(复温),肝素盐水浸泡5~10 s。

 

支架系统在沿导丝输送至靶病变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暴力推送和拉拽。

 

借助支架输送系统(球囊)上的Maker确认支架位于合适位置。

 

支架释放时,先用10 s缓慢加压至3 atm(1 atm=101.325 kPa),观察支架系统近段、中段和远段均扩张到相同直径后,以每秒1 atm/的速率加压至所需命名压力(一般8~12 atm),持续保压20~30 s。

 

释放完成后,撤出输送系统时要小心操作,不能剐蹭到岗释放的支架。

 

  BRS术后药不能停! 

 

植入BRS的患者术后应当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至少为12个月。


对于病变比较复杂的患者(比如置入的病变为B2/C型复杂病变,置入≥2枚BRS,处理分支病变等),血栓高危的患者,适当延长DAPT时间,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本共识推荐


在血栓高危的患者中采取个体化的DAPT时间,在权衡出血/缺血风险的基础上,DAPT可延长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


  影像学技术的“神助攻”  


影像学技术(IVUS、OCT)对于“完美植入BRS”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防止出现边缘夹层尤其是肉眼看不大的边缘夹层、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等,影像学检测功不可没。


对于有腔内影像学检测条件的中心,提倡使用腔内影像学技术优化指导BRS的置入。


无腔内影像检测条件的中心,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进行BRS置入的过程中,需理解并严格遵循PSP操作规范,“这本共识就会帮大忙了”。


无论是否使用腔内影像学技术,都应该严格执行PSP规范化置入操作,根据目前循证证据,PSP技术是BRS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障。”


  患者随访  


植入BRS的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可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专业治疗和健康指导。


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在术后2~5年行冠脉造影,提倡行腔内影像学检测复查;


可根据支架吸收情况、血管愈合等情况,科学调整术后用药。


BRS是一项令人鼓舞的新技术,已初步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乐观的应用前景,其独具的可被完全降解吸收的特点,可在支架降解吸收后解除支架对血管弹性的束缚,避免了金属长期留存体内,长远意义上实现了介入无置入,尤其适合年轻患者和对金属过敏的患者。随着国产BRS的上市,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已经从真正意义上迎来了第4次变革。


本共识建议


BRS从相对简单病变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熟悉器械特点,严格遵循PSP置入操作,逐步过渡至更广泛的适应证和更复杂的病变。


随着材料学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研制出更多疗效与安全性兼优的BRS,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